喜迎二十大 身边看变化 | 钟鼓楼下 中轴新生
发布时间:2022-10-11

讲述人: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前海居民方喆,1987年出生

夏天,听着鸽哨声在钟鼓楼广场上踢足球;冬天,穿过银锭桥到什刹海冰面上溜冰;一条地安门外大街,串起地安门百货商场、天意市场和众多餐馆、小商铺,浓浓烟火气里,留存着我儿时的珍贵记忆。

地安门外大街整治后宽敞整洁,昔日的餐厅食肆依然保留,方喆经常来这里打卡,找寻儿时回忆。

我在什刹海的胡同里长大,如果将北京中轴线比作一条具有感染力的旋律线,北端的钟鼓楼一带就是我生活的主音,它们就像老街坊一样,伴着我成长。

整治前的地安门外大街街面杂乱,有碍市容。(摄影:孙戉)

小时候,钟鼓楼广场并不是规规整整的,上世纪90年代,这里被大大小小的违建环绕,夹在这些私搭乱建中间的一片空地成为我和小伙伴的球场,放学后在这儿来一场足球赛,再到地安门外大街上的小店买根冰棍儿,天气不好就躲进街角的游戏厅打上几把游戏,那是我们“80后”学生时代的主要娱乐活动。每到周末,我最期待的是在少年宫上完手风琴课,父亲总会带我在地安门外大街西侧的马凯餐厅“撮一顿”;街对面的东天意市场也承载着我很多美好回忆,在这里我收获了参加百队杯足球赛的第一双球鞋,还有“小霸王”游戏机和数不清的游戏卡带……

2012年,我成为一名记录者,一辆自行车、一套拍摄设备,跑遍北京的大小胡同,用微电影留住中轴线上的文化记忆。四合院里的门墩儿、影壁,京城的金马派风筝,老北京饮食中的炒肝儿,都是我镜头中的素材。

记录的过程中,我也看到“老街坊”近十年的变化——

近几年,拆除腾退高层建筑后,天气晴好时,站在银锭桥远望西山不再有遮挡,“银锭观山”景观再现。

钟鼓楼广场启动整治,经过修缮、维护、翻建,钟鼓楼周边恢复了原有的空间尺度,如今广场干净规整,环境更美了,不仅种上了绿植,还添了健身器材,每天都有居民来这里健身、踢毽、跳舞。

如今,钟鼓楼经过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古都风貌尽显,北京城越来越有神韵。

整治后的钟鼓楼广场干净规整,成为居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地安门百货商场、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相继降层改造,站在地安门外大街上,北看鼓楼,南望景山万春亭,中轴线景观视廊更加敞亮。

天气晴好的日子,站在景山上远眺北中轴线,景色壮丽。

再往南,街坊邻里口中的“后门桥”,经过整治修缮,疏通了桥下的河道,修葺了两侧石砌护岸,修补了桥石望柱和石栏,恢复了明代万宁桥的原貌,如今正在进行周边环境的整治。

地安门路口,复建后的雁翅楼内,24小时“中国书店”进驻,我也成为这里的主讲人,带着自己的微电影作品来展演。

现在,我还作为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宣讲员,走进书店、图书馆、甚至中小学,向更多居民和中小学生讲述万宁桥下的镇水兽、“银锭观山”景观恢复等老北京城里的故事。听众们期待的眼神和掌声,让我不断学习、积累,也正是讲述和传递的过程,加深了我对中轴线的认识。

重新规划的烟袋斜街成为什刹海畔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随着中轴线申遗的脚步加快,我期待着,中轴线上高低起伏的建筑,犹如音符被逐一“点亮”,沿途胡同街巷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是“和弦”,使这条旋律线更具感染力,北京城越来越有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