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胜地启新篇——概述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上)


发布时间:2021-07-05

北京什刹海研究会

 

19929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集中了各界专家学者智慧并广征群众意见而制订的《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首都又一个必将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系统工程项目即将着手建设。可以预期,什刹海(包括迤近的地区)这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古都明珠在本世纪九十年代中一定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位于北京内城的西北隅,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个水域及邻近地区,与被习称为前三海的北海、中海、南海相对应,俗称后三海,面积146.7公顷。什刹海最初见于记载的名称叫作积水潭,或称海子,原是高梁河上比较宽阔的一带河身,史前时期也曾一度是永定河的故道。这个地区在北京城的规划建设史上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与北京城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北京是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逾三千年。她曾是古燕国的首都,后来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都城。现在的北京城是在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上拓展建设起来的,而明清北京城又是在元代北京城的基础上确立的。在元代,这座城市被称为大都,其建筑规模及繁华程度都是空前的,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倍加赞扬,曾有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的评价。说到元大都,就必须说到什刹海。

马可波罗.jpg

马可波罗像

 

蒙古灭金,被称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现在北京城区的西南一带)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放弃金中都,另外建一座新的都城。经过缜密的考虑,新的都城由原来的莲花池水系向东北转移至高梁河水系中的一带湖泊。这片水域经过伟大的水利学家郭守敬的精心设计和劳动群众的艰苦施工,自西北引水而向东南,水量大增,浩浩淼森,与京杭大运河直接勾通,成了大运河的终点。这项创举对于元代北京城的建设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被后人称作北京古海港的地方,便是现在的什刹海。什刹海在大都城规划设计中是最基本的依据之一,这体现在:全城自北而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东岸选定的;在中轴线中心部位即今中、南海的东岸兴建了大内”(皇宫);大都城四面大城的城墙位置也是依积水潭东西两岸的距离确定的。元代确定的城市中轴线,从明到清直至现在,依然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此可见,在北京的城建历史上,什刹海占据了何等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什刹海地区在元代是非常繁荣的。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积水潭中,舳舻蔽水,川陕豪客,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钟鼓楼前那时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附近有米市、面市、绸缎市、珠宝市、鹅鸭市、果子市,商肆作坊,比比皆是。这里不仅有南来北往从全国各地来京的各族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北京在历史上很早就有外国人的足迹,而元大都时期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潮。什刹海是当时中外人士友好交往频繁活动的地区。这是北京历史上对外开放的辉煌一页。

 

 

来源:《京华胜地什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