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话 吟诵传神的诗画文化(下)


发布时间:2021-07-05

当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故宫,那些依附皇室生存且无一技之长的皇家贵胄们,便多从人世的荣华之巅跌落到贫困的谷底。和众多八旗子弟不同,恭亲王后人溥儒凭着其人品和才华,成为民国时期的书画大师,并受到敬重。溥儒的祖父是恭亲王奕訢。溥儒自幼聪颖,长大后先后进入贵胄法政学堂、北京法政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学成回国后,他移居西山,探求学问,潜心书画研究。十年后溥儒返回恭王府,将位于花园蝠厅内的寒玉堂作为住室和书画工作室,在书画上再下功夫。

民国时期,书画界对佼佼者有南张北溥之说。南张” 指张大千,北溥即溥儒。一次,张大千到北平举办画展,并到萃锦园拜访溥儒。两位大师当场作画,每张纸页只画一部分或画至一半,让对方续画。不足三小时,就画出几十幅,其间二人还为在场观看者画了几个扇面。那些已画就和未完成的画页,两人分手时各拿一半。此次南张北溥的聚会,在书画界一时传为佳话。

 

1.jpg

溥儒的《江山帆影图》

 

恭亲王奕訢在同光年间执掌大权,曾风光一时。府内收藏了多件珍宝,其中传世最古的墨迹《平复帖》为西晋陆机手书,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六十多年。帖是纸本,宽6 寸高7 寸(20.5 厘米×23.8 厘米),内容是陆机写给一位友人的信,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称其为《平复帖》。此帖为一封信的断片,仅83 个字,字体为章草,奇幻难读。因年代深古,字迹已生绿意。然笔法质朴豪健,洒脱从容。四周钤有几十方各种印章。这件墨宝古今驰名,被视为天下第一珍品

 

2.jpg

《平复帖》

1937 年冬,溥儒因母亲病故急需用钱发丧,请求收藏家张伯驹将其府藏《平复帖》买下,说道:这等国宝,唯有放在先生手中,才可保无虞。张伯驹见他说得恳切,急将家中众多古董变卖,以4 万现洋将《平复帖》买下收藏。消息传到日本人耳中,捎信给张伯驹,愿出30 万现洋收购,被张伯驹拒绝。以后张伯驹遭绑架,他知道这是日本人指使汉奸特务干的,目的是让他交出《平复帖》。他冒着随时有被撕票的危险,与绑匪僵持了八个多月,坚决不用《平复帖》做交易。最终绑匪也只好降低赎金放人。

1950 年张伯驹与家人迁至后海南沿26 号居住。1956 年初秋,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商议后,将收藏的8 件书画珍品,包括《平复帖》捐献给国家。在这之后,他们又陆续捐出100 多件字画文物, 在中国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自元代以来,什刹海风光绮丽,得天独厚,一直有着很好的文学艺术氛围,在书画方面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后,什刹海一改旧貌;经改革开放,万象更新,老画家周怀民喜咏《寓居西海》,吐露出闲居漫步趁佳辰的心声,他兴奋地吟诵道:临池泼墨波尽染, 一笑相迎来众宾。

2001 3 24 日,什刹海诗书画社成立。众多社员大展才艺,多次开展了诗书画展、专题画展、诗词朗诵会等活动。由什刹海研究会和什刹海诗书画社组织创作并绘制的《北京什刹海历史变迁画卷》于2008 11 月出版。画卷按元、明、清、现代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分四卷绘制,画面总长120 米。这幅长卷把元代建都北京至今800 年的北京什刹海历史变迁展现在世人面前,堪称鸿幅巨制,这也是对什刹海书画文化所做的一个很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