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传神的诗画文化(中)


发布时间:2021-06-29

与什刹海诗词文化相媲美的还有书画文化。元明时期,以诗词赞赏什刹海的文人中,有些人也精于书法和绘画。如元代的赵孟頫、王冕、朱德润、王蒙,明代的米万钟等。他们观赏什刹海的水景佳境,借景生情,吟咏出诗词佳句,想来也会泼墨作画,一展绘画功力。由于年代久远,他们赞赏什刹海的诗词有文字流传,绘画作品则难见真迹了。

什刹海的寺庙,最早有的建于隋唐年间,但早期的庙堂风貌、寺名题写等,也难寻旧踪。让人欣慰的是,清中叶后有些有什刹海风貌的画作留到了今天。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和诗画名家张船山,按法式善《续西涯十二咏》诗意绘制十二景,有积水潭、什刹海寺、净业寺、虾菜亭、丰泰庵、清水桥、诗衾等景观,再现了当年什刹海一些景点的优美风情。嘉庆朝进士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画集中绘制了《诗龛叙姻》《净业寿荷》二图,绘出了什刹海景观建筑的风情和民俗风貌,富有清幽古雅的意境。

 

2.jpg 

现代书画家吴守明的《春游什刹海》

 

清代康乾盛世期间,对一些寺庙、王府等古建重修,格局至今保存较好。帝王、名士所题写、刻制的匾额、楹联题字、石碑等都在,为古迹的演变和书法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如今瑞应寺(今鼓楼西大街148号)的《康熙皇帝御制诗碑》和汇通祠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都保留完好。广化寺等寺庙的匾额、楹联,恭王府殿堂的匾额、题字,也都保留沿用了名家的墨迹。这些古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流连。

 3.jpg

 

广化寺中的石碑

 

在北京现存的王府中,最为著名的是什刹海地区的恭王府。这座王府与什刹海的书画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19岁的皇帝玄烨为给患了病的祖母太皇太后请福续寿,沐浴斋戒三日,在丝质绢纸上书写一个字。太皇太后端详着这个字,只见它不同于一般所见的饱满方正的福字,而是字形偏瘦、狭长。谐音寿,世称长瘦福,即长寿之福。说来也怪,在看了这幅字后,太皇太后心情愉快,有了食欲,病体很快康复。老太后以75岁高龄善终。她一直喜爱孙儿所写的字,辞世前敕命将其刻上石碑,放于宫中。

 4.jpg

 

恭王府的福字碑

 

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宅,相传和珅利用御前侍卫、副都统职权,探听到了福字碑的所在,偷运出宫,弄到他在什刹海的宅邸。又秘密命人把碑镶嵌在花园秘云洞的石壁上。这一放就是一百多年。1961年秋,工人修理花园松动的山石时,无意间发现了秘云洞洞口,进洞看到了福字碑。引起关注后,专家赶来,细看了碑文,考证后确认此碑为康熙手书。

 

来自于永昌《什刹海文化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