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1-05-08
什刹海是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周围有许多的王府和花园,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荷花市场等,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 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老舍先生在名篇《想北平》中这样“溺爱”什刹海:“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恭王府及花园左依什刹海,背倚后海,四周环境非常幽美。这里是清道光帝旻宁第六子恭忠亲王奕訢的府园。它的前身是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第宅,嘉庆时成为乾隆帝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府。以后咸丰帝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訢,是为最后一代府主。
什刹海之庆王府
北京庆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定阜街3号。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1925年奕劻之子载振迁居天津,买下了太监小德张在旧英租界剑桥道(今重庆道)55号的宅院,俗称“庆王府”。楼房为砖木桔构,局部三层,平屋顶,带地下室。楼房及附属平房共94间,占地43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85平方米。
什刹海之涛贝勒府
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古朴典雅,绿树成荫。主体建筑古色古香,是旧北平著名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
。这里依旧保留着清代宫廷的痕迹,长廊、楼亭、花厅、假山,一个都不少。由于没有经过大的装修和整治,因此徜徉其中,还能感受到曾经逝去的气息。
什刹海之醇王府
这座宅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它原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宅园。他的长子、清初颇具才名的词人纳兰成德就是在此宅出生的。到了乾隆朝晚期,权相和珅擅权,他垂涎明珠家藏的珍宝和富丽的宅园,屡向明珠的后人成安敲诈勒索未遂,被和珅罗织罪名,将其家产籍没,宅园据为已有。
嘉庆四年(1799年)仁宗将和珅赐死,家产籍没,将宅园赐给其兄、名书法家成哲亲王永瑆,按照王府的规制将此宅加以重修改建,是为成亲王府。光绪年间,又转赐给醇亲王奕譞作府邸
后海
后海是什刹海的精华所在,如今后海的南沿已成为酒吧聚集地,而后海北沿则保留了更多的人文历史。这里家家户户临水而居,风景秀丽恰似江南水乡。从古至今,这里多豪门大院,名人居所。后海胡同区里大都是以前的皇亲贵族的住所,现在更多的成为人们一种回忆所在,这里的四合院也成了香饽饽,许多外地以及国外的游客来到北京,除了要去故宫北海参观,也都不会错过到北京后海胡同。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的形成和发展与鼓楼和什刹海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烟袋斜街在后海的北侧,街的东口北侧就是鼓楼,据说这条胡同是北京最著名、最古老的斜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鸦儿胡同
东南起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连;西北至甘露胡同。元代称沿儿胡同,为后海北沿。鸦儿什刹海是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来源|北京热门潮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