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什刹海街道开展“我的童年在北京”活动


 

  2012年7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我的童年在北京”夏令营正式开营。北京皮影、曹氏风筝、脸谱绘制、郭氏毛猴、鬃人白、面人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到场。为期3天夏令营中90名居住在什刹海的“新北京”孩子将和同龄的老北京孩子一道玩转北京传统民间手工艺,一道渡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皮影真好玩,手脚全会动,颜色还特漂亮”和父母一住起什刹海松树街社区的(安徽)小姑娘金莹莹说,她和其他5个小朋友一起用皮影表演了“狐假虎威”故事,获得的最佳表演奖。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参加的孩子都得到了一个没有填色皮影孙悟空的头像。“这些皮影都是我和徒弟们特意为夏令营制作的皮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皮影”传承人路联达举着“孙悟空”说,“没有填色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一下北京皮影的制作,还能够留一个纪念”。
  除了在松树街社区参与皮影互动的孩子之外,在双寺社区和鼓西社区分别还有毛猴、风筝、脸谱、面塑等互动活动,“我们邀请的这些非遗传承人都居住生活在什刹海地区,也都愿意为老北京的文化传承和新居民的文化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什刹海街道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什刹海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区,由于区域内平房院落多,房屋租赁价格低。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区中低收入人群较多,小餐饮、小零售、小加工以及废品收购等低端业态集中。同时“润得利”市场作为西城区东北部最大的综合市场拥有近120余个摊位,这些摊位基本上有外来务工人员经营,加之北大医院、水潭医院坐落在此大量医院护工居住在什刹海街道辖区范围内。近年来随着酒吧的兴起,大量酒吧员工也租住在什刹海周边。目前,什刹海地区约有流动人口24300多人,约占地区人口的30%。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京工作的同时也将家庭按在北京,据了解,什刹海地区现有的多所小学中除了个别学校京籍生源集中外,其他大部分学校的主要生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些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可达七成。
  与此同时,什刹海地区还是北京极具包容性地区,皇家文化、市井民风、多种宗教、老北京传统文化和酒吧街时尚气息在这里交织融汇。尤其是什刹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众多,德顺班皮影、曹氏风筝、鬃人白等等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既注重突出特色,又坚持包容并蓄的。因此,发挥什刹海地区文化包容的优势,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北京孩子一道深入了解老北京传统文化的精髓,共同动手制作,培养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北京,也是打造兼容并包的开放城市首善区,彰显北京精神的包容的特征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