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正确的标题替换本行文字恭王府的“神殿”——嘉乐堂


发布时间:2018-04-25

 

  嘉乐堂,恭王府府邸中轴线上的第三进院落,为银安殿后殿,也是府邸中路的最后一间正厅。嘉乐堂的正殿建筑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垂脊带兽,东西各有一间配殿,气势恢宏。
  在殿门门楣上,悬挂着书有“嘉乐堂”黑漆大字的匾额,此匾可能是后移至此的。相传,该匾额是乾隆皇帝御笔所题,赐予宠臣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法证实。匾额四周绘有蝙蝠和“卍”字图饰,取其“万福”之意。

  嘉乐堂门前庭院栽种有两株银杏树,寓意“健康长寿、幸福吉祥”。这两株银杏树每逢秋季,满树金黄的色彩,映衬着整个庭院熠熠生辉。
  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嘉乐堂与整座王府互相庇佑与陪伴,始终保持着富丽堂皇而又不失庄重的风采,默默记载着鲜为人知的王府传奇。今天,小编带您一起了解恭王府嘉乐堂的“前世今生”。

清朝时期
  殿堂始建于和珅时期,建制效仿紫禁城内的坤宁宫。作为中路第二座大殿,其功能为萨满教(满族传统宗教)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因此,此殿又被称为“神殿”。殿内原有两口灶台,配备两口大锅,供祭祀时烹煮祭品使用;殿内西侧设有一个“卍”字形大炕,仪式完成后,参加祭祀的人员可坐在大炕上分食祭肉。

嘉乐堂祭祀灶台

  东配殿用于存放祭祀用的器皿,西配殿用于饲养供祭祀使用的牲畜。东配殿廊下至今仍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两幅清朝道光皇帝的御笔画,上幅题词“东篱逸趣”,钤“道光御笔”玺印一方,下署“道光戊子御笔”,钤“道”、“光”连珠印;下幅题词“清芬晓露丛”,钤“养正书画”印一方,下署“御笔”,钤“道光”印一方。石碑下方署名“和硕恭亲王子臣奕䜣尊藏墨宝、和硕醇亲王子臣奕譞摹勒上石”。
  在院落东南角,现存一个石墩。在恭亲王时期,此石墩上立着一根“索罗杆”,又称“神杆”、“得胜杆”,楠木材质。在索罗杆顶端放有一个小斗,里面盛有米饭和猪肉丝,用来喂食满族的神鸟——乌鸦。索罗杆在清王朝的统治者心中是很神圣的,它倒映在地上的影子是不能被踩踏的,如果有人踩到索罗杆的倒影,是要受到相应的责罚的。

建国前后
  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买了小恭亲王溥伟抵押给天主教会的恭王府府邸部分,此后,嘉乐堂开始作为辅仁大学的礼堂使用。此时,嘉乐堂内已看不到萨满教的痕迹,而是供奉着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供辅仁大学的师生祈祷、做礼拜。

辅仁大学时期的嘉乐堂
  七十年代末期,占用恭王府的学校、工厂等陆续迁出恭王府。腾退完毕后,由于历史变迁,屋内原有陈设物品已荡然无存,嘉乐堂只剩下一处空房子。
 
今世风采
  2005年,嘉乐堂开始进行全面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搜罗了国内外对恭王府嘉乐堂有记载的文献典籍,认真比对和求证,力求恢复嘉乐堂的历史原貌。
  修缮后的嘉乐堂,碧绿的琉璃瓦、朱漆的大红柱、色彩斑斓的廊檐彩绘,重现了昔日宏达壮观的风采,站在嘉乐堂庭院环视四顾,一派恢弘大气的景象。

  如今的嘉乐堂已不做祭祀之用,而是作为王府府邸中路部分的重要景点和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展厅供游人参观游览。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立足于“精、雅、文”的艺术特色,注重将时间元素融于情境之中,突出恭王府文化空间“活”的属性,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现”为主题,提出“展览内容与恭王府传统建筑园林氛围相契合的原则”,强调“在作品的选择上要求既能够反映传统艺术的时代发展,又可以表现出优秀文化的传承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