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湿地:二环里的水生生态园



发布时间:2019-08-02


 “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无论是诗人吟诵的词句,或是现代老舍先生留下的墨宝,位于二环内的西海总是以其如画的风景,受到历代文人雅客的偏爱。 

 


      进入夏季,天黑得一天比一天晚。如今,家住什刹海周边的老街坊们依然习惯于每日饭后漫步于西海水边,顺着新修的木栈道,零距离感受西海,仿佛置身水面一般,便有了比古人更为惬意的游览体验。尽管千年已去,而每逢夏日常挂在人们嘴边的谈资,却还是这湖畔旁亭亭玉立,却又娇滴滴的荷花。
      正值盛夏,什刹海西海水畔里,上百亩连片荷花竞相开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据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海种植荷花及睡莲品种多达30余种,荷花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形状从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人漫步于湖边栈桥,穿行于荷花丛中,不禁低头闻香,或留步拍照,别有一番韵味。
      2018年,我区按照蔡奇书记对什刹海提出的“亮出岸线、还湖于民”的指示要求,历时5个多月,打通沿湖7处堵点,拆除违建2900余平方米,完成了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建设,并于十月一日正式对市民开放。与一般的公园有所不同,这里没有围栏、也不设围墙,是核心区内唯一的一处城市湿地,更是附近居民抬脚就到的天然氧吧。
      曾经“西海鱼生”作为西海岸边的知名餐厅圈占了一小段环湖路,如今,餐厅不再,违建拆除后,餐厅后花园成了居民纳凉、休闲的小广场。过去,由于山海楼和郭守敬纪念馆等紧挨西海,游览者若要环湖,必须绕到北二环。为了游览者能完整观赏什刹海风景,如今水面上搭起木质浮桥,游人不用再绕道景区外。
      傍晚时分,迎着西边的彩霞,几只水鸟从空中掠过,栖息于湖水中央。湿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构建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历史文化、湿地科普和游览休闲,打造既朴野自然,又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
      结合改造恢复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西海里营造约2万平方米的水生种植区,包括荷花种植区、菖蒲、芦苇区等,新增500平方米野鸭岛和2个约800平方米生态浮岛区,通过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营建了鸟类栖息的环境,共同构建出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
      据初步统计,西海的新增水生植物共计50余种,其中种植荷花品种30余种,其他水生植物20余种如菖蒲、芦苇、茨菇、菱角等。涵盖了挺水、浮水、漂浮等多种水生植物类型,形成大面积的水生植物群落,呈现出丰富的湿地景观。
      同时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生态效益,利用水生植物群落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吸收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有机物等,使水质长期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保持水质清洁。
      在打造朴野自然的原生态环境同时,园区还内处处可见科技元素,全方位体现智慧生活。西海湿地公园内,安装了120个集“智慧安防视频监控、无线WIFI、手机充电、人流量监控、市政设施监控、智慧终端显示屏”等功能的智慧灯杆,并配以1082个物联网监测点,实现了街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基于智慧灯杆开发的报警、地图、导航、社交等相关互联网应用不但让市民体验到了更加精确、便捷、人性化的城市服务,还让公园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及物联网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什刹海区域内的游人管理、设施管理、应急管理的智慧化。 
  

 


      记者王霄 江帼涓文 闻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