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于民居中的将军府


发布时间:2018-05-24
兆惠府外貌

 

  什刹海前井胡同一处民居和简易房交错的院子前,一块刻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兆惠府第遗存”字样的石碑矗立在院前的路边。院中居民权先生指着院中一处大房说:“这里曾经就是乾隆时期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的将领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府邸的正殿。”
昔日公爵府 如今迹难寻
  兆惠府位于今天的前井胡同3号至7号院,从罗哲文先生在《府第寻踪》一书中考据的内容来看,兆惠府是属于典型的民公府(暨清代非宗室封公爵者)。据居民权先生回忆:“兆惠府的面积大约在9.9亩。整个府邸坐北朝南,是一个五进的院落,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中还有月亮门和花池。
  如今,兆惠府的大门已经无迹可寻,府内旧址的基本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兆惠府的正殿,由权先生在解放初期从兆惠后人手中买下,目前被隔成五间房和兄弟共同居住。权先生家将室内的立柱、雀替和暖阁进行修缮保护,如今依然可以看到上面的镂空雕刻。权先生家至今还保留有部分正殿房顶上的清代瓦当、滴水和脊兽。“如今上面雕刻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权先生说道。

正殿现状

保护遗迹 不能对不起朋友
  权先生表示,自己在兆惠府里住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兆惠府这么重要的历史文物能够得到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兆惠是平定边疆叛乱的将军,如果没有他,国家的版图也许就不是现在这样。”权先生说,自己家和兆惠的后人是世交,如果不保护好兆惠府,自己既对不起朋友,也对不起后人。
  如今权家人多年的奔走呼吁终于取得了成效,2011年兆惠府第遗存正式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什刹海街道近期也曾到兆惠府进行考察并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对兆惠府进行修缮性保护的报告。“我相信随着社会对于兆惠事迹的了解增多,各级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兆惠府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的。”权先生说道。
延伸:三官决定兆惠命运的黑水营之战
  兆惠全名乌雅·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兆惠的一生和清代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分裂的历史密不可分。而让兆惠名留史册的,正是指挥了清军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时的决定性战役——黑水营之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天山南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并一度将天山南路卷入战火。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将领雅尔哈善因剿贼不力被免去职务,兆惠被乾隆委以重任。兆惠接到命令后,当即带亲兵800赴库车就任,并上奏朝廷称:“一抵库车即与雅尔哈善协力剿贼,断不肯半道回京有靦颜面”。乾隆帝对此大加赞赏。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兆惠军至叶尔羌城。此时大小和卓叛军已于城外掘壕筑垒,修筑工事,并实行坚壁清野。兆惠见叶尔羌城大兵多,一时不能取胜,便率师临葱岭南河为阵。葱岭南河即所谓喀喇乌苏,汉语译为黑水,所以后人称兆惠营地为“黑水营”。为切断叛军间的联系,兆惠派出副将据守附近要道,自己只留少数兵马守营。十月十三日,兆惠留少数兵守黑水营,亲率千余骑渡河夺取叛军牧群扩充军需时遭遇埋伏。兆惠率军奋战死拼,竟带队从包抄的敌军中成功突围。此战清军损兵折将,但叛军也伤亡惨重,且设围突袭兆惠的计划落空,从此改战术为围困黑水营。
  兆惠率领人数很少的士卒同一万多叛军足足相持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叛军在河上游决水灌清军营,兆惠就在下游掘沟泄之。叛军又向清营猛放枪炮,谁知清军营地依树林而建,兆惠派人伐树,反得叛军射来的铅丸数万,用以击敌。兆惠还把俘获的敌军士兵放回去,传布清军得神之助的谣言,以动摇敌军。但在围困期间,随着粮草耗尽,兆惠的部队也逐渐陷入困境,士兵一度到了宰杀军马,煮食鞍革为食的境地。困守的兆惠也曾一度绝望,想过自杀,最终因为派出求援的信使冲出了重围,才一直坚持了下来。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各地的增援的清军陆续赶到和外围叛军交战。兆惠也趁此时从黑水营向外突围,内外夹攻下击溃了叛军。自此长达三个月的黑水营之围才告结束。
  黑水营之战在清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战斗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使清军稳固地控制了黑水营等地区,进一步打乱了叛军的攻击意图。而兆惠率领的清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顽强斗志更是震慑了叛军,让叛军一度认为清军真有天神相助,从此士气低落,一蹶不振。为此乾隆帝特别对兆惠大加嘉奖:将兆惠由一等武毅伯加二字,晋封为武毅谋勇一等公。乾隆帝还撰写《黑水行》,纪述黑水营之战,对兆惠极尽赞扬。

兆惠

闲话:凯旋后的兆惠——勘察河务 和乾隆结亲家
  乾隆二十五年时,随着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的平定,兆惠班师回朝。乾隆帝特意在今天良乡地区行“郊劳礼”,亲自为兆惠牵马入城。如今良乡地区还留有“郊劳台”的遗址。乾隆帝为嘉奖兆惠在平定天山南路所立下的功勋,嘉赏他清廷宗室才能使用的公品级鞍辔。
  平定西北叛乱后,乾隆对兆惠在朝中也特别倚重。针对防范西北发生叛乱,兆惠曾向乾隆进言派兵屯垦“于叶尔羌驻一千,喀什噶尔驻一千,英噶萨尔驻五百,阿克苏、乌什等处亦酌派兵驻守”。乾隆采纳了兆惠的建议,这项政策后来成为了清代设立“伊犁将军府”的前身。
  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兆惠奉命会同刘墉之父大学士刘统勋赴河南,查勘杨桥漫口。此后兆惠多次查看水利河务之事。乾隆二十八年,兆惠上疏劾直隶总督方观承之误。乾隆二十九年,兆惠在最后一次勘察直隶河务后不久去世。乾隆帝亲临其府第祭奠,现场把自己的九公主许配给兆惠之子扎兰泰,并赋诗悼念,又下令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