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怪人彭翼仲
发布时间:2019-07-12
中华民国建立前后,彭翼仲一家住在什刹海西海西沿的小铜井。住宅泽湖而建,背倚古都城墙,前俯净业湖面,地势极优。彭宅有一临湖小阁,建筑精巧,是文友聚饮吟唱之地,很是有名。距彭宅仅百米,是名士梁巨川的住所,两家多有交往,并结为姻亲。
彭翼仲是江苏常州人。清光绪年间,彭翼仲的父亲把全家带到北京,做了几十年京官。彭家世代为官,官却越做越小。到了彭翼仲为官时,任候补同知,仅是六品顶戴,在京城是个芝麻官。
彭翼仲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决心开民智、开兵智、开官智,于是弃官不做,一心办报。他想的是用报纸帮老百姓诉冤屈, 叫他们做好国民, 让中国变成富强、 文明的国家。
光绪三十四年 (1904)七月, 彭翼仲办的《京话日报》出版。 报纸上市后却受到冷落。 路人对报摊视而不见。 设了阅报牌, 报纸被撕, 牌子被拆。 报馆访员去访事, 总是被堵, 还被轰, 跟轰要饭的一样。 报纸办了半年, 赔得一塌糊涂。 新年将至, 要债的上门。彭翼仲把自己关在小铜井家里, 翻箱倒柜, 却找不到值钱的东西。怎样才能度过年关呢?
彭翼仲想起父亲有一块钻石表, 值几百两银子, 但在兄弟手里。于是他硬着头皮以此为质,写信向一位朋友抵借200两银子。信送出后,他坐立不安,相信办报没错,却陷入困境。心里酸楚,泪眼迷蒙。伸手拿起一把裁纸刀,摸摸刀刃,锋利,起身在墙壁刻下八个字:子子孙孙,莫忘今昔。然后展开一份《京话日报》,持刀而坐,定下心来。只待来人回报没钱借,就血染自己的报纸。
来人偏就把钱借到了, 《京话日报》继续出版。一年后,这份报纸得到北京市民的认可,日销一万多份。彭翼仲办报获得成功。
以白话文为主的《京话日报》,贴近百姓民情。报馆设在和平门外的五道庙(今五道街)。此地荒僻,下雨道路泥泞。彭翼仲挑头出资修路,由组建的天津巡警维待秩序,修路期间不许车辆通行。这日晚间下雨,彭翼仲有急事乘马车去报馆,被巡警拦住马头。任凭死说活说,就是不让马车过去。彭翼仲只好蹚着泥水,深一脚,浅一脚,踯躅而行。气恼中,他忽然想到,还是自己不对,巡警很敬业。彭翼仲进入报馆,交代完事,坐下执笔记述了乘车被阻的事,在第二天报纸头版,好生夸奖了巡警,题目就叫《巡警尽职》。
《京话日报》经常指责朝廷弊政和不良官吏,自然遭到一些人嫉恨。就在报纸办得最火爆的时候,北京警察厅借故逮捕了彭翼仲。不久,慈禧下懿旨,将彭翼仲发配新疆十年,报馆查封。罗列的罪名是“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合匪党,肆为论说”。 有知情者说陷害彭翼仲的主使是袁世凯。
《京话日报》 已成为众多市民天天看的报纸, 彭翼仲也成了大众的好朋友。 人们纷纷以送别彭翼仲来发泄对朝政的不满。 启程那天, 彭翼仲走过的大佛寺路边聚集了数千市民。
辛亥革命成功, 彭翼仲回到北京。 《京话日报》 也复刊了。 两年后,这份饱含彭翼仲心血的报纸由他的儿女亲家、 梁巨川的儿子梁漱溟接办。 为赞扬彭翼仲的维新办报精神, 梅兰芳还专门编演了《孽海波澜》的时装新戏呢。
(文章和图片转载自《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作者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