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爱鸽子
什刹海后海北沿46号,是宋庆龄的故居。宋庆龄办公和居住的主楼,位于宅后西北部。楼后是后湖。宋庆龄每天要下楼在湖畔散步,然后来到偏西北侧的鸽子房,看望她的鸽子。
宋庆龄非常喜爱鸽子,因为孙中山也喜爱鸽子。她饲养这种秀雅、轻盈的飞禽,也是为着纪念中山先生。在日本和国内广州居住时期,宋庆龄和孙中山常散步于草坪。看鸽子啄食、飞旋、起落,曾是他们温馨生活的一部分。宋庆龄也很想养一群鸽子,为它们喂水喂食,看它们嬉戏。但是大革命的战火硝烟,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养鸽子的条件。她盼望着和平、安宁,养鸽子的日子早日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年底,宋庆龄任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团员有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人。他们携带着一幅两名中国小朋友手捧和平鸽的宣传画,题名《我们爱和平》,向异国广场上的民众散发。看着广场鸽自由自在地跳跃、飞翔,梅兰芳向宋庆龄讲起他16岁时住在北京南城鞭子巷3号,喜欢上了养鸽子。养鸽子要早起,让他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挥竿让鸽子飞起,锻炼了臂力;而放眼观察飞翔的鸽子,双眼随其移动,眼神变得灵活,对舞台表演大有促进。宋庆龄听得津津有味,也向梅兰芳表达了她对鸽子的喜爱之情。
上世纪50年代初,宋庆龄在北京方巾巷有一处住所。因工作需要,来往于京沪两地。1954年的一天,两只迷路的鸽子落在了宋庆龄上海住处的屋顶上,工作人员收养了它们。宋庆龄要返回北京,工作人员问如何处理鸽子,宋庆龄让带到北京,建一鸽舍,饲养起来。这以后,她北京家中的鸽子就多了起来,有市场买的,有国内外友人送的。印度尼西亚总理苏加诺曾送她一对通体纯白的名鸽。
1963年4月,宋庆龄住进后海北沿46号的醇王府西花园。在后湖搭建了鸽子房,饲养的鸽子有近百羽。宋庆龄养鸽子非常尽心尽力,她亲自动手,把干硬的面包皮切下来,用手捏碎,配上绿豆、碎玉米粒和高粱米,放在点心盒里。只要在家,她就要来喂鸽子,刮风下雨也不间断。每日喂食时,她学着鸽子“嘟嘟”一叫,鸽子就欢快地落到她身边。她拿着一个盛鸽食的小碗,抓起一小把,伸出手,鸽子便在她手上啄食。看她给鸽子喂食的样子,让人不禁想到大人在餐桌上照料小孩子进餐。
宋庆龄熟识鸽子房的每一只鸽子,知道哪一只鸽子开始学飞,了解哪一只鸽子又下蛋了。她喂水喂食时,不时叫着她给鸽子取的名字,和它们说着悄悄话。宋庆龄给了鸽子深深的爱,鸽子也给了她快乐多多。
宋庆龄每次外出归来,走下汽车,总要先去看望鸽子,再回住处。她有时到上海居住一段时间,也要把最喜爱的几对鸽子带上,自己喂养,不然放心不下。宋庆龄养过的一只观赏鸽,头、颈和前胸都长着悦目的紫色羽毛,让她十分珍爱。后来这只鸽子老死了,宋庆龄很伤心,她用铲子挖坑,把鸽子埋葬在院子里。以后招呼鸽子时她还会叫着这只鸽子的名字,而鸽子们也会一齐飞来,安慰它们的主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年初秋,一位警卫秘书被派到宋庆龄住处。此人颐指气使,看什么都不顺眼。在砸碎了“濠梁乐趣”、 “听鹂轩”等匾额后,他通知宋庆龄,养鸽子是“资产阶级的残余’’,必须处理,不然他就要亲手宰杀。眼见一些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惨遭不幸,对保全鸽子还能做些什么呢?宋庆龄想到认识的人中,有人也喜爱养鸽子,派人送去了一部分。而那位警秘已等得不耐烦了,在鸽子房大开杀戒。宋庆龄听说后,叹息道: “唉,连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遭难了,真是在劫难逃啊!”说着,她的眼圈红了。这一年,宋庆龄已经73岁。病痛常常折磨着她,并且因为心境不好而加剧。
1976年10月, “四人帮”垮台。对此,宋庆龄在给友人的信中,满怀喜悦地写道: “我将以无可比拟的欢乐来庆祝这个节日!”宋庆龄尽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却非常忙碌,积极参加国事活动和撰写文章。她的鸽子房重新焕发出生机,不同颜色羽毛的鸽子在草坪玩耍、嬉戏。宋庆龄又能够开心地喂养她的鸽子了。
1981年,宋庆龄病重期间,坐在轮椅上,也常看望她心爱的鸽子。在病榻上最后一次清醒之际,仍然深情地惦念着朝夕相伴的鸽群。
宋庆龄去世后,工作人员遵照着她的心愿,精心照管、喂养鸽子房的鸽子。
2001年10月,天津稳拿国际信鸽事业有限公司在宋庆龄故居投资建造了“和平鸽舍”,并赠送了以“和平”“友谊”“发展”“海峡”“回归”“统一”“中国”“富强”“繁荣”“世界”“康乐”“大同”命名的12对珍贵鸽子,象征着海峡两岸的统一、国家繁荣和世界和平。这些鸽子从此在这里安家乐居,繁育后代。这12对名鸽之后,所卖的资金也都归宋庆龄基金会。
宋庆龄一生钟爱鸽子,希望和平。到宋庆龄故居参观游览的人们,观赏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和平大使”展翅飞翔,怎能不感受到鸽子们承载着宋庆龄的心愿,正传递给向往和平的每一个人。
(文章和图片转载自《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作者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