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胡同名称之最——宗教文化


发布时间:2019-12-20

什刹海畔古刹多,累计达100余座。最早的宗教场所是火德真君庙,始建于唐代,而白马关帝庙是在隋朝庙宇的遗址所建。明代天顺年间护国寺与广福观曾设有国家级管理佛教、道教的机构。明代,北京诸寺番僧,分为七个等级,即喇嘛、都纲、禅师、国师、大国师、西天佛子、大慈法王。正德五年四月(1510年),“大隆善护国寺(护国寺)喇嘛绰即罗竹为佛子,大慈恩寺(三座桥西北侧)国师乳奴领占为西天佛子”。正德五年六月“大慈恩寺佛子乳奴领占、舍喇扎俱为法王”。目前国家宗教管理局、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宗教交流协会、北京市佛教协会等宗教管理机构都设在此处。


 



火神庙

 

目前国家级的文保单位有位于鼓楼西大街的关岳庙,为北洋政府供奉关羽、岳飞等战将的地方。市级文保单位有:广化寺、火神庙、贤良祠、拈花寺、护国寺金刚殿等;区级文保单位有:龙华寺、三官庙、净业寺、广福观、天寿寺、普济寺、寿明寺、双寺、正觉寺、保安寺、旌勇祠等;暂时文保单位有:丰泰庵、真武庙、永泉庵等,还有众多宗教场所遗迹。什刹海除佛道两大宗教外,还有天主、基督、穆斯林等宗教场所。



什刹海许多胡同名称和宗教场所有关,如正觉胡同、弘善胡同、双寺胡同、兴华胡同、护国寺街、碧峰胡同等。东明胡同、大石桥、鸦儿胡同、松树街也曾因寺庙得名,如观音寺、妙缘观,只是后来因各种缘故,逐步演化成现在叫法。



双寺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呈直角形,东起旧鼓楼大街,西部南折至大石桥胡同,因胡同内有两个寺庙而得名。《京师坊巷志稿》载:“双寺,东曰嘉慈,西曰广济,明成化时建。”双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太监刘嘉林舍宅建寺。寺落成后赐额广济寺。成化十六年(1480)太监刘祥、高通等人出资改建,分为东西二区,东曰嘉慈寺,西曰广济寺。万历三十一年(1603)重修,赐今名。东部嘉慈寺,原有殿三进,今无存。西部广济寺(今十一号)现存建筑面积约三千六百平方米。原中轴线上山门及钟楼已拆除,但前殿、中殿、后殿、后罩楼及西跨院的正殿保存完好。



双寺胡同北侧原有庙宇,叫北药王庙。是原北京“四大药王庙”之一。即东直门内大街的东药王庙,地安门外西不压桥的西药王庙,崇文门外东晓市的南药王庙,以及旧鼓楼大街北侧的北药王庙。这四座药王庙都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兴建最早的是北药王庙,其次就是东药王庙。北药王庙坐北朝南,庙东有大觉寺,娘娘庙等古刹,庙的规模不大,只有山门和正殿,庙内原有清顺治年间大学士洪承畴书写的石碑。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圣诞时,这里有小规模的庙会,庙会上小贩卖的大多是一些日用品和妇女用品。1970年北京建设地铁时,北药王庙被拆除。



旌勇里,因为胡同口建有旌勇祠,胡同更名为旌勇里。祠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祭祀明瑞将军,配殿祭祀扎拉丰阿、馆音保、李全、王玉廷。乾隆御书旌勇祠和匾额“折冲抒荩”。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以总兵德福入祀。旌勇里曾经叫“鬼门关”,据某些学者讲是因为胡同内设有宛平县监狱有关,后来居住在这里的百姓觉得名称过于恐怖,于是改名为”椿树胡同“。旌勇祠东边不远处有清雍正年间设立的贤良祠,为清廷祭祀王公大臣之有功人员。目前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兴华胡同也因寺庙得名,只是兴华寺荒废时间久远,寺庙的文字记载不多。兴华胡同13号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的故居。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