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的毡子胡同

发布时间:2019-09-12
  毡子胡同建于清代初期,曾叫“厂门口”。起因是胡同内曾经用作明代内府供应厂仓储之地。
 
  据专家考证供应厂早年是慈恩寺旧址。慈恩寺在明代早期为什刹海较大寺庙,李东阳等名士留有众多佳句。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三月,“初,禁苑北墙下,故有大慈恩寺一区,为西域群僧所住,至是,上以为邪秽,不宜迩禁地,诏所司毁之,驱置番僧于他住”。当年嘉靖皇帝把慈恩寺毁掉主要是为了崇奉道教。后来慈恩寺旧址成为皇家仓储之地。明人蒋一葵在《长安客话》记载:“海子桥北旧有海印寺,宣德年重建,改名慈恩。今废为厂”。供应厂也称供用厂,是内府供应库的一个下属机构。“专司皇城内二十四雁门、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另外皇帝御用的白蜡、黄蜡、沉香也从此库房取办。清初,撤消了为明皇室服务的内府机构,但在街巷名称上却保留下“厂门口”。宣统年间改为“毡子房”, 或许当年朝廷在此设有生产毡子的作坊。1965年更名为毡子胡同。
 

  现在毡子胡同全长 92米,平均宽度3米,南北走向,因胡同西侧有阿拉善府,府的北侧,胡同顺势变成东西走向,然后向北拐,直抵大翔凤胡同。它与前海西街、南官房胡同、东煤厂胡同等相通。
               
  毡子胡同7号为阿拉善王府,又称“罗王府”、“塔王府”、“蒙古王府”。元太祖弟后裔阿宝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赐第京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袭札萨克多罗贝勒;雍正二年(1724年)晋封多罗郡王,府第升为郡王府。乾隆四年(1739年)阿宝次子罗卜藏多尔济袭贝勒;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军功晋封多罗郡王,参赞大臣;三十七年(1772年)又晋和硕亲王,府第升为亲王府。解放后曾为苏联专家住所,后为公安部职工宿舍,虽王府多处被翻修改建,但旧的景观随处可见。阿拉善王府东侧院墙内有座供奉真武大帝的古刹——北极禅林旧址。古刹建于明代,又名北极寺、北极庵,真武庙,共有殿堂十七间。据传明代为供应厂太监们办公场地,因明代太监的衙署一般置于寺中。有些红学家认为阿拉善王府和恭亲王府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恭王府花园为大观园,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为贾宝玉的原形。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曹雪芹曾经住过什刹海,地址在恭王府北墙外的大翔凤胡同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