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院文化浓厚的千竿胡同



发布时间:2019-04-04


千竿胡同位于前海西街与三座桥胡同之间,明代曾在此设置射所(管理箭杆的行署),清代称为箭杆胡同,民国时期改名为千竿胡同,胡同名称沿用今日。这千竿胡同长度也就300来米,胡同不长,故事却多,突出的是老北京大宅院的文化。

 

什刹海的千竿胡同

千竿胡同5号被当地人称为“齐家大院”,房屋主人叫齐长庆(1898——1992)。是我国著名生物科学家,解放后担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为我国消灭“天花”,防治“狂犬”疫情做出过重大贡献。

齐长庆,满族人,姓齐他拉氏,镶黄旗。父亲齐成瑞在清末时期曾经任四品正阳门门统。夫人金惠忱是正黄旗,是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的后代。根据史料记载,允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年)被封为怡亲王,领户部,兼三库事。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因生前对清王朝有功,其居住的宅第(东城区帅府园)被皇室封贤良寺。地安门西大街修建贤良祠,祭祀为清王朝建功立业的王公大臣。其中为首的就是和硕怡贤亲王允祥。清代实行世袭制度,允祥去世后,后代又有僖亲王弘晓、怡恭亲王永琅、怡恪亲王奕勋、怡亲王载垣、载泰、载敦、溥静、毓麒等。这些都是国卿大臣,辅佐皇家治理天下。他们处的是清王朝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年代,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 

千竿胡同5号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格局,蛮子大门、灰墙筒瓦、青石台阶、箱式门墩;影壁墙、月亮门、游廊俱全;屋檐下挂着猩红色的灯笼;游廊处摆放着形态各异两个门墩、牡丹图案的提梁水桶、供游客玩耍的空竹;廊下有让游客休息的条凳;院子用青色砖石铺就而成;石榴树荫处时常传出鸟儿的鸣啼。虽然地处什刹海,嘈杂与喧嚣并没有影响这里的宁静,它宛如一位委婉温柔的女子,风姿绰约却又毫无张扬。

 

千竿胡同5号的院门

北房为院中正房,前廊后厦,常由长辈们居住。房屋一明两暗,面积有80平米,正中摆放着条案、八仙桌、太师椅、屏风、衣柜等老式家具,隔扇雕刻着梅、兰、竹、菊。书案上纸墨笔砚尽有,一张张酣畅淋漓的书法作品散漫着墨汁的醇香。东侧的房间是主人的寝室,架子床上雕刻着寓意家庭兴旺的葫芦,幔帐低垂,隐约看见床头码放平整的丝绸被褥。一切都是温文尔雅,带着浓烈的书卷气息。

 

千竿胡同5号内部卧室

东厢房为齐家的“议事厅”,房内摆放几组老式家具。明代家具线条流畅、简洁明快;清代家具稳重端庄、敦厚凝重。三组“寿”字组成的顶灯点缀在屋顶处,发出柔柔的荧光;木制窗棂粘贴着高丽纸,细竹编织的门帘,总会让年老的游客勾起旧时的回忆。

西厢房里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记录着齐家发展的过程中的艰辛,成功后的沉稳。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祖上取得的功绩,而是默默地在世界各地做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这幅楹联或许能代表他们内心的追求。

南房开辟为酒吧和餐厅,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前来的游客耳目一新。如有兴致,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四世同堂”、“书香门第”、“瑞雪丰年”、“翠珠玉翅”、“齐家小菜”等地道的老北京菜肴。

跨院为办公和会客所在地,游客如若时间富裕或想更深层次地了解“齐家大院”发展的历史,可以到接待室与女主人王老师聊上一聊,听听她给你讲的故事。跨院里生长着一棵古枣树,根据主人介绍,枣树与院子同龄,约有200年的历史。

 

千竿胡同5号走廊

“齐家大院”是什刹海地区展示老北京四合院文化风貌的窗口。除日常接待四方的来客外,开通了介绍“老北京四合院文化”的网站,还多次组织传承老北京文化的联谊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许多游客到什刹海游玩时会慕名前来,摸摸门墩、抖抖空竹、听听鸟鸣;在院子中走上一走,看上一看,体验老北京四合院中的生活在2007年5月中旬,“齐家大院”组织了堂会,著名曲剧演员马增慧、马增寿、崔琦等人联袂演出。“八角鼓联唱”、“含灯大鼓”、“单弦”等传统节目赢得满堂喝彩。

千竿胡同3号是原天津达仁堂药店乐家老宅,胡同东口墙角处砌有“乐达仁堂界”的界石。乐家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进京以行医为业,祖上乐显扬曾任清宫太医院吏目,喜阅方书,广收祖方、验方、宫廷秘方,为后世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仁堂的创始人乐达仁先生是乐氏第十二代传人。

1913年,乐达仁先生用在英、德等西方国家学到的管理方法改造前店后厂的中药企业“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与其弟乐达义、乐达明、乐达德四人筹集白银四万两,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从1917年起,先后在青岛、武汉、长沙、福州、西安、长春、大连、郑州、开封、香港等开设了分店,销售药物1000余种。解放以后,乐松山先生(生前曾经任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主动把位于千芉胡同3号宅院卖给国家,并用房款购置了飞机,支援抗美援朝。

乐家大院原是清代权宦和珅的私人花园,和珅革职以后,成为恭亲王奕沂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后来辅仁大学转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老宅北部一度为蒙古国大使馆住所,宋庆龄也曾在此短住,1963年后成为郭沫若的居所。西侧的院落为首长住所;南院曾是达仁堂药铺的鹿圈和鹿茸生产加工厂房,现改建为某单位职工宿舍。

千竿胡同3号,这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灰墙筒瓦、青石台阶、木制窗棂、漫地青砖。房屋外层涂以大红、大绿颜料;屋檐房梁处彩绘图案有些班驳,看不清楚彩绘的内容;垂花门两侧“一”字形状的影壁墙已被居民搭建的棚屋遮挡,露着花饰的墙裙。外院与大门并列着四间南房。为居住方便,东西两侧的住户在各自门前都建有围墙,紧闭的大门后面是他们独立的生存空间。院子被后来搭建的建筑占据大部,显得院子的更加狭窄。里院倒是显得较为宽绰,房屋质量明显好于前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建筑群体。丁香、石榴在春日的阳光下,正绽放着花蕾,小院里飘浮着清馨的花香。

 

 

 来自|畅游什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