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有个文人辈出的“煤厂胡同”



发布时间:2018-11-08


东、西煤厂胡同位于柳荫街西侧。清初因此地设有煤厂,故把这里称为“煤厂”。《京师坊巷志稿》载:“盖广福观之南,响闸之西,月桥之北,海潮寺之东,地名煤厂。”胡同形成之后,把煤厂东侧的胡同称为“东煤厂”,把煤厂西侧的胡同称为“煤厂西胡同”,在宣统年间又改称“西煤厂”。直到1965年变更为现名。

历史上,什刹海地区自元代以来就不乏文人墨客的足迹。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封赏了一批“靖难”之役支持自己的功臣。为了笼络江南大臣的人心,特意将众多江南大臣的宅院封在风景酷似江南的什刹海后三海附近。一时间,官员士人多聚居于此,多有文人墨客在此组织雅集文社。到了清代时,什刹海地区改为正黄旗居住,由于清代皇帝多好舞文弄墨,王公、贵胄一时间也竞相效仿。故清代什刹海地区的王府庭院之中,满汉文人的诗社雅集、堂会依然不绝。

受此影响,什刹海的东西煤厂胡同以及附近的大小翔凤胡同,都有着不少文人名士留下了足迹。东煤厂胡同内,以编写了《将相和》、《锁锦囊》、《红灯记》等剧目的京剧编剧翁偶虹先生为代表一大批优秀的曲艺名家、文人学者都曾在此居住。

而西煤厂胡同11号据记载曾为清代大臣、画家蒋廷锡住所。蒋廷锡是清朝前期政治人物、画家。曾任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在任秉公抚政、剔除积弊,声誉甚著。

蒋廷锡平日里极善诗画,他学习发扬了清初花鸟画名家恽寿的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在朝期间,蒋廷锡曾多次被召至御前作画,所作画作多被收入宫廷收藏。

蒋廷锡一生为人勤谨正直。雍正元年(1723)蒋廷锡奉雍正帝旨意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当时此书的原创编者陈梦雷因开罪雍正而被流放,雍正帝示意蒋廷锡在编校图书时抹掉陈梦雷的名字改署己名。蒋廷锡不得已奉命为之后,在编校此书时始终未以“主编”自居。晚年在其整理生平著作时,亦未列入此书。其为人正直可见一斑。

 

 

文|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