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丰富的梅兰芳故居



发布时间:2018-08-29


您以前听说过梅兰芳的名字吧,他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1894年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习京剧,11岁登台演出,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他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服饰和化妆都有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梅派”。他对中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被国内外一致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您现在来到的是梅兰芳故居,也是梅兰芳纪念馆。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原是晚清庆亲王府的一部分。1951年3月,梅兰芳一家由上海来到北京,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住进这里,梅兰芳一生中的最后十年,就是在这个庭院中度过的。

现在整个院落都按原貌进行了修整,内院各屋的陈设均是按照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摆放。外院的房屋作为展览室,以大量珍贵图片扼要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

一进大门,是故居的前院或叫外院,迎面是青石砖瓦的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的半身雕像。院内有椿树和楸树各一棵,寓意春秋。走过四扇绿色屏门,进入内院,院内有柿子树、海棠树和丁香树各两棵,既寓意“玉堂宝贵”、“事事平安”,又将小院装点的格外幽静清爽。

内院建有北房、耳房和东西厢房,房前筑有穿廊。北房五间,两旁各有一间耳房,正中三间为会客厅,摆放着几件硬木家具和一套皮沙发,沙发前有一个颇受国内外来宾赞赏的紫檀茶几,茶几桌面有竹刻的一幅江南山水,雕工精湛,可能出自明代末年的能工巧匠之手。茶几上还有一盒梅兰芳早年用的鸽子哨,分别用竹子、葫芦和象牙雕刻制成。梅兰芳早年为了练眼神,曾放养过鸽子,所以保留了这些鸽哨。在东隔扇前有一座红木大穿衣镜,当年梅兰芳经常对着镜子练习身段,它是梅兰芳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最好见证。

客厅东侧一间为简朴的起居室,这是梅兰芳每日收听广播和与子女、亲属聚坐的地方。墙上挂的是徐悲鸿画的“猫图”,齐白石画的“牵牛花”。东耳房是梅兰芳和夫人福芝芳的卧室,陈设也与当年一样。一对单人床,靠床边是一个有十多层抽屉的立柜,这是梅兰芳存放重要文件用的。一张不大的硬木书桌,一张半旧的西式靠椅,生前他经常坐在这里阅读文件。客厅西侧一间耳房是梅兰芳的书房,临窗摆放着他多年使用的大书桌,上面放有文房四宝和几卷诗词和曲谱。书柜里有多年收藏的珍贵的手抄剧本。墙上挂着齐白石、陈半丁等几位大画家合作的花卉横幅,以及张大千绘的一幅山水画,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位艺术大师平时的修养和情趣。

东西厢房原为梅兰芳子女的居室和饭厅。现作为陈列室,陈列着梅兰芳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以及国内外友人赠送给梅兰芳的书画和纪念品。梅兰芳爱人民、爱国家、爱京剧艺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他留起胡须,坚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他已是65岁高龄,乃排演了“穆桂英挂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患心肌梗塞不幸逝世,当时有挽联写道“梅落京华举世痛悼,兰芳世界万古常青”。

梅兰芳逝世后,周恩来曾提出要建立一座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和子女们把家藏的文件、信件、照片、剧本、戏单、图书期刊、字画、剪报、纪念品、实物、外文书刊和杂件共13类、30000余件,全部献给了国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部在1983年12月正式批准建立了“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1986年10月27日,纪念馆正式开放,故居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题写了“梅兰芳纪念馆”的匾额。2004年夏,为了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对纪念馆房屋古建筑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廊椽彩绘,内壁喷涂,使展室变得更为敞亮庄重。纪念馆开放近20年来,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客到此参观,一睹艺术大师的故居和实物,追忆他的风采和高尚人格。有的旅居海外的华人,到京第一站即奔向这里。听到这里,您是不是也想迈进大门,认认真真欣赏一番呢。

 

 

 

来源:畅游什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