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侧的旧鼓楼大街,过去曾是北城居民聚居的地方。在这片居民区中曾出现过一户让街坊们传颂不已的大户人家“钟杨家”。
“钟杨家”的宅邸原址位于今天旧鼓楼大街的前马场胡同23号。据居住在铸钟胡同的老人乌兰德全回忆,钟杨家鼎盛时期,其宅邸户舍连云,宅院占据整个前后马场两条胡同。
关于钟杨家累世巨富的原因传说甚多。因其宅院位于铸钟厂附近,加之名字中有一个“钟”字,很多人就将钟杨家附会成了垄断北京城钟表修理的巨贾。更有甚者还将传说故事《华仙救父》的传说安到了钟杨家的头上。“人殉铸钟”的铸钟匠家也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杨家。
实际上,钟杨家的财富和这些附会的故事完全无关。钟杨家是清代内务府汉军镶黄旗包衣的一支,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这支杨氏的远祖很可能是居住在沈阳地区的镶黄旗包衣。
杨家身为内务府旗人与普通的八旗不同。内务府八旗中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是谓上三旗包衣,直接为皇帝服务。这上三旗的子弟,因为深得清帝宠信所以往往被派往织造、盐政等肥差,并兼有为皇帝打探社情和监督地方官员的职责,这上三旗能享受特殊地位且富比王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即出身于典型的内务府世家,他的祖父曹寅是内务府正白旗人,做过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可以说,正是内务府世家这种特殊环境的熏染,才成就了《红楼梦》这样的旷世奇著。
《红楼梦》的描写大多基于曹雪芹家身为内务府旗人的见闻
在晚清年间,这内八旗的杨家出了一位名为杨钟祥的人物。这位杨钟祥在嘉庆十三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授闽浙总督,二十二年(1842)奉召来京,授库伦办事大臣,改授东河河道总督。一时间杨钟祥官运亨通,加之其家中累世积聚的财富,在京城中自然是响当当的头面大户。按内务府旗人姓氏,称谓须同呼汉姓,且将姓氏置于名后,称某某家。于是这位当时京城红极一时的杨钟祥家便按规定被称作“钟杨家”。
据乌兰德全老人回忆,当时的钟杨家在旧鼓楼大街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大户。当年钟杨家办理丧事,出殡时动用了罕见的108杠抬棺。“可当时旧鼓楼大街不够宽,108杠根本走不开,最后钟杨家人只好撤去一部分人才勉强抬出。”乌兰德全回忆道。
在杨钟祥之后,旧鼓楼下的钟杨家也走出了不少文人学者。著名的收藏家杨继振就是钟杨家的后人,杨继振一生嗜好收藏古籍金石,著名的《红楼梦》“梦稿本”就是其收藏品。
然而到了民国时期钟杨家人终因树大招风,招惹了不少眼红其财产的人。据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川岛芳子当年就曾觊觎钟杨家的房产,在某年元旦带人强闯入钟杨家威逼家主杨治全索要房产。
如今的钟杨家旧宅已经成为了寻常百姓居住的院落,但昔日钟杨家的传说却依然在这里的百姓间口耳相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