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7-19


在南方人看来,把北京什刹海的几十公顷的湖面称作海,完全是缺水的北方城市对海的概念的滥用。实际上现在所称的什刹海,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也称作“后三海”。据百度词条介绍,其水域面积只有34公顷。因不设大门、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所以这里是老北京人的乐园,也是中外游客体验京城文化的最佳去所。

 


  据史料介绍,什刹海的街区发展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13世纪元定都北京后,由于规模扩大,为了解决水源和漕运,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下,重修大运河,开挖了通惠河,使隋朝即已开掘的京杭大运河直抵京城内城,其终点即今天的积水潭。现前海东侧立有“京杭大运河积水潭港”石碑,就是当初的终点码头。在元明清时期,每年有数百万石粮食和建筑材料都从大运河运抵京城。可以想见,当年什刹海边上车水马龙、千帆竞泊的景象。

由于其重要的物流地位,又处于皇城中轴线的北端,上风上水,于是什刹海成了王侯将相、商贾骚客、三教九流聚居之地,沿湖两岸建满酒楼歌台、商肆作坊,湖边的垂柳掩映着一个个宽宅大院,一条条弯曲悠远的胡同从湖边通向周边的大街,而这些胡同的名字一个个就让你记忆深刻、产生缅想: 烟袋斜街、鸦儿胡同、白米斜街、金丝胡同、甘露胡同……这里现保存有北京最经典的王府建筑群和四合院,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涛贝勒府、庆王府,有40余处列为文物保护的名人故居和寺院。除了可以购票进入的文物单位外,还有为数不少装修富丽堂皇、大门紧闭,透着神秘和高贵的大院。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因周边曾建有十座佛寺而得名。目前保存下来的寺院也不少,广化寺是目前后海区域保护完好的佛教寺庙,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北京少有的不收门票进入的寺院。后海北沿还有始建于明朝的“大藏龙华寺”。烟袋斜街上有道教的广福观,据称明代管理全国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观。前海的金锭桥边上有据称历史最悠久的“敕建火德真君庙”,也称“火神庙”,建于大唐贞观六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什刹海是北京人消暑、游玩的最佳场所,天气稍回暖这里就有游泳爱好者下水,直到十月中旬这里还有人下水游泳。在后海里划船也是恋爱的小年轻和游客的保留游乐项目。而一到冰冻季节,几个划冰场就圈地开张营业,让冬天的什刹海变得生动而有活力。而钓鱼,在这里不分四季。冬季凿冰钓鱼更是萧瑟夜空下的一道风景,从他们身边经过,很少看到钓上来什么鱼,但也许钓的就是一个快乐和消闲情趣。
  什刹海的特色餐饮也很有名气,北京的地方特色饭庄和小吃这里都有,“烤肉季”、“爆肚张”、“全聚德”,小摊上的灌肠、爆肚、卤煮、豆汁、驴打滚等,还有老酸奶、炒冰、冰激凌,还有新开的孔乙己、南海鱼村、风花雪月楼,甚至星巴克。坐在临湖的窗前,品尝美食,捧一份小吃边走边欣赏风景,的确别有一番情趣。
  什刹海是文人最喜欢居住的地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李东阳、诗人三袁(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还有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都曾聚居于此。尤其是曹雪芹,在后海一带留下众多的生活遗迹,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大翔凤胡同的“水井坊”院落,就是曹家的房屋。解放后,有社会地位的文人才可以在此居住,郭沫若曾长期居住在前海西街18号,梁漱溟在西海西沿2号(小铜井一号)居住了五十多年,萧军故居在鸦儿胡同6号,丁玲故居在大翔凤胡同,杨沫故居在柳荫街29号,还有后海南沿的张伯驹故居,现在也建成了纪念馆对外开放。穿行什刹海的小巷,踏着这些文人的足迹,让你有了更多的遐思。
  什刹海的魅力,更多的来自酒吧。据称这里的酒吧发展后于三里屯,是从2003年“非典”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现已达120多家。竞争让这些酒吧不断推陈出新,各具特色,从店名到酒水、餐饮,从装饰到灯光,到歌手包装,不少知名的歌手最初从这里发迹成名,当然也不乏暧昧,甚至欺诈。曾多次在不同的季节到后海游走,夜色降临,酒吧的霓虹灯开始散发诱惑的光色,走过那一个个充满诱惑店名,“后海夜色”、“欲望城市”、“朝酒晚舞”、“后海天堂”、“过客”、“八卦酒吧”、“邂逅”,店里炫彩灯光下是卖力演唱的歌手,店外是热情招揽的男孩女孩,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你不由得驻足,而又审慎地离开,拒绝这不可把握的暧昧。
  现有人称什刹海是北京“夜生活”腹地。的确,走在长安街,王府井,建外大街,高楼大厦、大道宽街不亚于任一国际大都市,但这些似乎只属于那些来去匆匆的乘车族,不是市民的生活空间。只有到什刹海,才能找到千年都城的一点历史生活生态,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时髦。因此,在这雾霾频繁造访的帝都,有这么一片水面,一排排杨柳,一片片胡同,尽管仍是嘈杂和喧嚣,但这种慢生活的景致和迷幻色彩,让我们得以在紧张的生活里得到几分陶醉和忘我,也许这就是什刹海的价值。

 

 

 

来源:每日新华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