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畔名楼会贤堂


发布时间:2019-01-15


什刹海是老北京城市中唯一的开放水域,曾是京城内重要商业、文化、娱乐中心。昔日的什刹海曾经有着众多的商业、美食、名家字号云集。而在这些字号当中,久负盛名并存留至今的首先便要谈到昔日位于前海的会贤堂了。

会贤堂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北沿,该地址原是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清光绪十六年(1890)左右,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会贤堂与京城著名的餐厅聚贤堂、福寿堂、天福堂、惠丰堂、福庆堂、同和堂、庆和堂并称“八大堂。

会贤堂旧址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饭庄内原有瓦房、平房100余间。其中既有可以凭栏远眺什刹海风景的雅座楼阁,也有承办家宴、堂会的内室和戏楼。当年的会贤堂曾在大门的马头墙上高悬“会贤堂饭庄”的铜招牌,在大门的门簪上写有“群贤毕至”四个大字。清代《都门杂咏》中记载:消暑都人什刹海,澄波万里尽荷花。会贤堂上笙歌里,多少王孙忘返家。

据什刹海的老居民回忆,从光绪年间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会贤堂都是驰名京城的高级饭庄。因为地处清代王府云集的什刹海地区,定位高档的会贤堂饭庄一开业便备受附近的王公贵胄青睐。家住后海的清代醇亲王载沣平日里喜欢在荷花市场闲走,会贤堂便是他经常光顾的场所。在清末宣统年间,当上了摄政王的载沣甚至还在会贤堂宴请当朝众臣,讨论军国大事。民国初年,为了寻求北洋政府对前清皇室的庇护和优待,清逊帝溥仪也曾派忠于自己的内务府大臣绍英在会贤堂宴请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总理熊希龄等达官显贵。 民国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昔日招待达官贵胄的会贤堂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文人主顾。在会贤堂的鼎盛时期,鲁迅、梁启超、王国维、钱玄同都曾是会贤堂的座上客;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等京剧大师也曾在饭庄内的戏台上表演堂会戏。随着什刹海地区辅仁大学的蓬勃发展,不少辅仁的学子、校友来到会贤堂举办笔会、修楔等活动。1931年底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次年的会贤堂的修楔活动成为了爱国文人谴责侵略、呼吁抗战的发言平台。 

   会贤堂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将会贤堂改为伪满洲国在北平的办事处,自此会贤堂饭庄被迫歇业。抗战胜利后,辅仁大学的校友们经过多方筹资,将会贤堂的宅院旧址买下作为辅仁大学的校友楼。五十年代时,随着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合并,会贤堂旧址又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家属宿舍。当代画家李瑞年、连环画画家吴静波、评剧演员小白玉霜,油画大师吴冠中、古琴演奏家李祥霆都曾在这里留下居住的记忆。

 

 

文字|王安

来源|什刹海文化月刊《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