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李广桥 北京什刹海文化的发源地?

发布时间:2018-08-02
 
 

柳荫街过去没有几棵柳树,而有许多大槐树。自从上世纪50年代改名为柳荫街以后开始大量栽种柳树,所以今天人们看到的是柳树成阴的柳荫街。1950年以前这里是一条小河,两岸有许多树。岸边各有一条街,即李广桥西街和李广桥东街。这条小河的源头来自北护城河,流经积水潭(又名西海)过德胜桥,流到后海。然后,一支由后海经过银淀桥流入什刹海(又名前海),而另一支则从后海流经李广桥,恭王府门前,龙头井,再经过三座桥,流到什刹海汇合进入北海,而后进入中南海。所以恭王府(即和珅府)门前是曾有一条小河的,而当时什刹海的水通过后门桥与大运河相连。后门桥处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清代的粮食从南方可直接运抵后门桥和什刹海。

1950年北京市政府对什刹海水系进行了整修,为清理河道和周围环境卫生将该小河改为暗渠。过去这条河不仅输水,还肩负着排水的功能。整修前两岸时常有泥土滑坡,而沿岸居民的污水也常常排入河道,夏季气味很臭。小河改为暗渠后变成了一条较宽的马路。所以河两边的李广桥西街和李广桥东街从此合并,取名为柳荫街。今天的西口袋胡同和东口袋胡同,就曾是位于河西和河东的两条胡同。徐向前元帅曾为柳荫街题过字柳荫文明街。当年徐向前元帅就住在柳荫街的北头,即过去李广桥的桥头北面。李广桥连接了河两岸的羊房胡同和后海南沿两条街。 

    李广桥的由来,据传古代大将军李广打仗后胜利归来,进德胜门,走德胜门大街过德胜桥,来到这座桥,从而得名李广桥。由于小河改为暗渠,李广桥拆掉了,街名也因此改为柳荫街。

    李广桥地区的风景优美,被后海和什刹海水系所环绕,好似江南风光。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居住在这里。一些有名的大、中、小学也落户在这里。历史上李广桥地区就是一个文化区,应是什刹海文化的发源地。

李广桥北面原是个冰窖。即冬天从后海结冰的湖面上取冰,切成块存放在坑内,每层间用草垫隔开,顶层用草垫和土覆盖保温。夏季来临时,这些冰块则被出售用以冷藏鲜货、食品和做冰淇淋、刨冰等。另外,在小新开胡同对面曾是一个井窝子。所谓井窝子就是卖水的作坊。这里有一口水质很好的井,供给李广桥地区老百姓吃水。直到1950年以后,这地区才有自来水。这条小河从李广桥向南流到今天的什刹海体校处。1950年以前这里是一片稻田,后来建成了什刹海游泳场。若干年后建了室内体育馆,拆掉了室外游泳池,又建了排球场等等。

  今天柳荫街一改过去的幽静,什刹海地区的胡同游,成为当今中外游客的重点游览项目。许多中外游客手持地图漫步在柳荫街上,四处寻找老北京人的足迹。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柳荫街的地下竟然还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条小河上曾经有一座叫做李广桥的小石桥,它曾传播着中国的文化,是什刹海文化的一条根。

  文|北京青年报  李希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