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什刹海
发布时间:2022-08-25

什刹海,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目前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自元代起,什刹海便是元大都的漕运和商业中心,也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当年,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因此有言:“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明清时期,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居于此;清入关后,皇帝亲领的“正黄旗”亦在此驻扎。清朝的李静山曾作诗云:“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微信图片_20220908101224.jpg

久居新街口,脑海里常浮现60多年前什刹海的景象,那时的什刹海,与今日的既秀丽又繁荣迥然不同。什刹海地区甚大,我在旧时未走遍什刹海周边河沿,未曾领略其全景,常走过前海南沿、后海南沿和西海北沿,现尚能回忆这三处片断。

上世纪三十年代,童年时曾乘马车顺地安门西大街自西向东行,记得前海南沿搭有席棚、布棚,摆许多桌凳,餐饮摊点连成一片,人们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当时称临时市场,后来演化成荷花市场。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就读北京二中,常骑自行车顺地安门西大街而行,只有两次走过后海南沿土路。曾有一次进烟袋斜街西行,记忆犹新在东口路北第二家是烟铺,店前悬挂木质大烟袋锅作为商业幌子;路北还有一家鑫园浴池,规模甚大,街上还有古玩、修理、北京小吃等小商铺。
走出烟袋斜街有银锭桥,登此桥东望,沿河建成大小饭馆,其中最醒目的有烤肉季,这是开业于清咸丰年间清真老字号,烤肉香嫩可口,远近闻名。那时烤肉季在河边有铺面房数间,内有客房、厨房数间,还在水面上搭建大厅,顾客临湖品尝烤肉,还可赏湖面荷花美景。若登桥西望,可观赏后海中种植大片稻田,阡陌纵横,未见开阔水面。
拐过银锭桥西行就是后海南沿,河沿东段和西段较窄,中段较宽,约有五六丈;东西两段路南建民居小院,灰色短墙、院门和小房连成一片,门前有些槐树,人影稀疏;西段路北有一大院落,系天主教会所属怀仁医院,有门诊和住院两部分;西段路南有民居和一座小庙,庙名丰泰庵,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属私建,面积一亩,房屋十九间,除供佛、自住外,出租九间。此庙房屋尚存,其北有太极老人铜像。出后海南沿西口,过李广桥西行,因地势西高东低,用力蹬车进入羊房胡同,可到德内大街。

微信图片_20220908101232.jpg

羊房胡同两边均为民居,胡同中部路北有一小胡同,胡同名观音寺胡同,出小胡同可见大片洼地,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曾有一山东农民在此种庄稼,建小房可住,又可管地。北部曾有一条宽窄不等河沟,大致与后海河岸平行,河水从德胜桥流入,东流到怀仁医院之西,转向南流,再注入前海西北端。据我所知,在1950年治理什刹海时,将此河沟填平,改成坡地,种植垂柳、杨树、油松等木本植物,逐渐治理和建设,1984年建成西城区儿童乐园,成为百姓锻炼休闲的好场地。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沿新街口北大街北行,可到德胜门西顺城街。当时尚无豁口,沿顺城街向东拐可到西海北沿,顺城街土路甚宽,路面上有马车轮轧过线沟,路北有高城墙,路南有三座寺庙和十几户平房小院。
西海西北有汇通祠。这个寺建在小土山上,旧时土山不高,土山北坡下建小石桥与顺城街相连,小石桥下是西水关进水明沟,明沟在桥下又分流东西两边,绕过土山后,均注入西海。在土山北坡迎水有一镇水兽石雕,名石螭。庙北墙外,有天然形成黑石块,形如鸡和狮,名鸡狮石。土山南坡下植有垂柳数棵,西坡有登山小路,东坡有宽石板路,路旁堆砌大块石灰岩石,可挡风,可稍坐休息。

山上有大块平地,在平地北建汇通祠,山门常闭,山门东西两侧有旁门,行人可出入,旧时曾有居民住在庙内。庙南有小块平地,立有清乾隆皇帝御笔剑碑一座,详述清代初期汇通祠一带景致。庙南平地上早晚有习武人练功,据史料记载:汇通祠始建明代永乐年间,共有殿宇23间,两层院落,建有正殿、后殿、东西配殿,殿内曾有铁质、木质、泥质佛像和神像13尊。1964年,修建北二环路地铁时,拆除汇通祠,1988年重建汇通祠,改成郭守敬纪念馆,展出这位元代水利学家生平和贡献,图文并茂,也陈列出他所设计制造天文仪器等。
西海北沿西段有座三官庙,这是一座小型寺庙,青灰高墙,屋脊神兽、房檐砖花、窗棂雕刻,造型精美。这座庙始建清代,1923年重修,属家庙,坐北朝南,建山门、前殿、后楼和东西配殿等,殿内原有佛像和神像,还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等,至今建筑格局基本完整。
西海北沿中段路北有座净业寺,该庙始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当年由太监捐资建成,面积九庙,殿宇甚多,共建60多间房屋,山门三间,面向西海,前殿三间,后殿五间,前后两院有东西配殿,西跨院还有西配楼一座,登楼可眺望西海景色,往日湖岸柳枝低垂,湖中粉白莲花盛开,有如江南。有佛像、神像54尊,还有礼器和法器等,藏有涵碧登高图一帧。该庙殿宇除供佛神外,僧人自住,余房出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庙曾作为堆放铜铁仓库,后改建为工厂车间,最近改建成写字楼。原寺外山门两侧古槐,仍长势良好,高达12米,见证净业寺巨变。

在60多年前,西海北沿居民为城市平民集居地方,以碎砖、铁板等建起小平房,过着家中无隔日粮的苦日子,这一带在旧时称为“穷西北套”的一部分,或称棚户区。
今日什刹海水清、岸绿,王府和名人故居开放,蜿蜒小胡同里砖瓦平房和餐饮酒吧星罗棋布,什刹海地区60年来建设、治理成果,胜过旧时600年,什刹海已列为北京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城区之一,也是北京的开放型公园,它蕴含京韵与时尚,已成为旅游者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