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游菊园


发布时间:2021-06-02

新街口北大街53号,是艺菊名家刘㛃园的故居。刘㛃园生前曾在这里养菊三十多年,开办菊展,享誉京城。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栽培历史极为悠久。在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诗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述,可知那时的人们喜欢采摘菊花,作为食用及药用。晋代以后,文人雅士渐渐转为观赏菊花。诗人陶渊明还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成为爱菊者的典范。唐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先后写过三首题菊花诗。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句,传神地表现出菊花盛开时那豪放、烂漫的气势。17世纪,菊花传人欧洲,达尔文由衷地赞赏中国菊花,透过他看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看到了人类在物种选择上一次伟大的实践。

 

诗人爱味菊,画家爱画菊。菊与梅、兰、竹被誉为四君子。菊,傲寒凌霜,  是高洁的象征。养菊、办菊展的刘要园,也有着高洁、隽逸的人品。

 

1.jpg

 

刘㛃园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 名文嘉,字任甫,湖北嘉鱼人。他从小聪颖好学,19岁时在湖北武昌府院考试名列第一。由湖北方言学堂派赴日本人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学习。学成回国后参加了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举人。在辛亥武昌起义中,刘㛃园担负要职,作用突出。胜利后任军政府参议。1929 年任中东铁路(亦称东清铁路,在东北哈尔滨地区)督办公署编译处编译委员。1931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刘㛃 园举家迁至北平。他选中德胜门城根豁口(今新街口北大街)处,购得园地6亩,建房居住。这里远离闹市,偏僻少扰,刘要园种菊自娱,自号㛃园老人1937 之后,尽管日伪政权多次纠缠刘㛃园,胁请他出任伪职,但他拒不接受,隐居养菊赏菊,保持着洁身自好的情怀。

 2.jpg

㛃园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刘㛃园将自家菊园大门敞开,免费让人内观赏菊花。

 

1951123日下午,秋高气爽,毛泽东主席和随行人员乘车来到刘㛃园的菊园。已是67岁的刘㛃园迎上前,陪同毛主席入菊园赏游。菊园为三进院落,坐西朝东。进门处的㛃园为陈叔通题写。菊园内七展室一亭陈列菊花两千余盆。在刘园一旁介绍下,毛主席饶有兴味地细细观赏起来。经刘30年培育,菊花品种达1000种以上。其中不乏名贵菊种。有的菊花高7尺,盛开的菊花有十几种花色;有的菊花一棵开花近千朵;有的菊花绽放时花朵直径达30厘米;也有的菊花花朵小如黄豆。刘㛃园曾将一些 名贵品种取名主帅红旗和平堡垒 “绿朝云 “多宝塔雪顶朱峰宇宙火箭等,都各具其色泽神韵。

 

3.jpg

 

 毛主席观赏着舒卷开放、姹紫嫣红的菊花,沐浴着花的清香,始终面含微笑,有时还向主人询问菊花的习性等问题。在赏菊的同时,也浏览了菊园的景致。院中西侧有假山,称见山台。下有池水,称净业湖。池对面有一小诗龛,为叶绍恭题额。室内悬有屈原、陶潜、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李东阳等人画像。菊园内各展室题额均为章士钊、邢冕之、陈紫纶等词林名家题写。室壁悬挂当代名人书画作品同展,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谢觉哉、沈钧儒、齐白石、陈半丁、王雪涛、周怀民、张伯驹等诗书画作品。

毛主席在菊园展厅内外菊花丛中赏游了一个多小时,丝毫不显疲劳,而感到意犹未尽。他关切地对刘㛃园说:菊展成绩很好,规模尚可扩展,以满足首都各界人士的爱好和观赏。不知有没有困难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一下?园答曰:“ 盼能设法稍事扩展,人力亦需要增加。毛主席嘱其拟定扩充计划,交政府办理。

 

4.jpg

 

毛主席参观菊园回去后,政务院副秘书长专程来到菊园,取走了刘㛃园拟出的计划。北京市政府调来两名园林工人帮助侍养菊花,并资助了部分煤、电、水费。刘㛃园由此百感交集,赋诗寄怀,诗云:

万里长征督九戎,

堂堂领袖旷世功。

游园雅兴看花晚,

救世奇勋比岳崇。

刘㛃园将诗作寄呈毛主席。12 18日,毛主席回复:

惠书并大作收到,谨致谢意。

顺祝兴吉。

 

19521124日,毛主席再次来到菊园,兴致勃勃地赏菊。他见到新建了望湖亭仰止庐” 等变化,微笑表示赞许。毛主席离去后,刘婴园选定仰止庐内中央高丈余的红色大菊,签题为东方红,作《菊花山歌》和《化律》两首。有诗句曰:

 

两万程途御轻辔,

六盘登陟鞭苍龙。

俯视兹山合一笑,

蚁蛭何敢侪华嵩。

 

19531125日,毛主席第三次步人菊园赏菊。他见中院北室新挂张元济的《延龄馆》题额,笔法雄浑,很是欣赏。刘婴园由此赋诗一首,有诗句云:

宝墨留香文字贵,

谦光握手语言温。

人民爱戴空前古,

拍手欢呼拥荜门。

 

 

朱德同志像

 

朱老总也曾多次到刘㛃园展厅赏菊。周恩来、董必武等曾为菊展题书、撰联。在㛃园留有足迹的还有邓小平、彭真、徐特立、谢觉哉、郭沫若、何香凝、廖承志、柳亚子、老舍、梁漱溟、沈从文等;外国友人胡志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及众多国家的驻华大使和夫人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都曾专题介绍过刘㛃园和他的菊花。每至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也常摆放园培育的盆菊,装点节日的欢乐气氛。

新中国成立后,刘㛃园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市政协委员。1960 年,76岁的刘㛃园年老体衰,将㛃园无偿捐献给国家。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㛃园内的房屋建筑,果树60余株,菊花2000余盆,交北海公园管理处管理,聘请刘㛃园担任技术顾问。

 “文革” 期间,㛃园荒芜。而北海公园的菊花却得到延续,至今年年娇艳,不断诞生出新品种,越开越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