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的故事 | 什刹海是忽必烈弃中都建大都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2021-05-26

什刹海金时叫“白莲潭”、元时叫“积水潭”,也称“海子”、明时才叫“什刹海”。但是,人们总爱说“没有什刹海,就没有北京城”,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然而,它真实地道出了什刹海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显得那么直白,直冲脑门儿,过目不忘。


1.jpg

?什刹海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现已确定:北京的建城始于公元前1045年,其原始城址即位于今广安门内外一带。从奴隶社会的蓟城,到公元13世纪蒙古骑兵突破南口一带的天险,并攻陷金中都城,焚毁宫城。历史在这里先后延续了2260年。


元至元元年(1264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称汗,并派刘秉忠到燕京相地。忽必烈决定放弃金中都城,并在其东北郊以原金代离宫(大宁宫)琼华岛为中心,兴建新都——元大都城


2.jpg

?元大都


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因为正是这一次城址的迁移,奠定了日后北京城的发展。这其中虽然可能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但是,笔者认为,什刹海所拥有的广阔的天然水面,却是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蒙古民族尊崇自然,依水草而居,是他们在长期生活于漠北草原而形成的传统习俗。而在古代中国,每当王朝兴亡易代之际,总有一个非常恶劣的作法,即新朝就要毁去旧朝都城宫室,消其“王气”,绝其复辟的企望。

3.jpg

?忽必烈建立元朝


自楚霸王项羽焚烧秦咸阳宫起,殆史不绝于世。这正如《礼记·檀弓》中所说:“洿其宫而潴焉”,表示与天下共弃之。而蒙古人则把废弃的古城遗址称为“马兀八里”。“马兀”为蒙语,意为“坏”或“恶”;“八里”为突厥语,意为“城”。在被大火焚烧的亡金宫阙的废墟上来重建新的宫殿,在蒙古人看来是一种禁忌。


4.jpg

?忽必烈


可能当忽必烈怀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草原的都城和林来到燕京,并驻跸在了金中都城东北部的离宫——大宁宫的时候,他就已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片碧波荡漾、景色绮丽、环境宜人的好地方。1264年,忽必烈派遣刘秉忠来燕京相址,并在后来又委其以主持大都城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师,表明忽必烈完全相信刘秉忠能秉承其志,因为 “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


5.jpg

?刘秉忠跟随忽必


刘秉忠(1216—1274年),河北邢台人,初名侃,秉忠是元世祖忽必烈赐给他的名字。他少时为僧,自号“藏春散人”。由于他学问渊博,尤其精通易经及邵氏经世之书,对天文、地理、历法等也十分精通,因此深得忽必烈赏识。当忽必烈还在蒙古高原的时候,刘秉忠就已是他的谋臣,并曾奉命选址建造开平。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至于刘秉忠受命修筑大都城之事,《元史》有比较具体的记载:


 

(至元)四年(1267年),又命刘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1272年),(秉忠)奏建国号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宫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6.jpg

?什刹海水域


至于有关风水的理论,南唐何溥所撰《灵诚精义》云:“宇宙有大关合,运气为主;山川有其性情,气势为先。”之后有人曾解释说,“山乘秀气,水乘积气”,“水之势,类多流走而散逸,惟患不澄凝。若见诸水所积,便是真气所钟。且下聚地,惟取凝蓄之气居多。所谓收水不收山者,正用之此处。故以水之积气为生气耳。”众水汇聚之地,“为池为湖,就是真龙憩息之所”。





7.jpg


原金中都旧城的水源主要是沿用城西北以莲花池为水源的莲花河水系,但其“水流涓微”,城内又“土泉疏恶”,既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饮用之水,更难以满足漕运用水。


8.jpg

?什刹海水域


当时,虽曾开导金口以引卢沟之水,但终因其“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迥,啮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渣成浅,不能胜舟”。终金一代,也未能圆满地解决漕运用水问题。刘秉忠等当不会因循守缺,自然也就更倾心于什刹海这片更为广阔的水源条件。






永定河是逐渐由东北面的清河故道迁徙至今永定河河道的,并形成了一个以石景山为顶端,面积广阔、地势也相对平坦的洪冲积扇。但是,中都旧城所处的位置是在该洪冲积扇脊部的西南侧,地势较低,而卢沟金口所在地势高出中都城约46米,势若建瓴。



因之中都旧城也时时受到卢沟洪水泛滥的威胁。而大都新址则位于永定河洪冲积扇的脊部,处在“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位置,避开了洪水入城的危险。





我们从民国五年(1916年)京都市政公所实测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可以看出,今鼓楼所在地海拔标高为48米。


9.jpg

?《京都市内外城地图》


这块相对高于周围地区的高地宽约300米,且向东南延伸,至东城区帽儿胡同以南逐渐下伏。我们故且称其为“鼓楼台地”。自西而来的古高梁河,原本应该继续往东流淌,却因受到“鼓楼台地”的阻隔,不得不折而往南。这个“折点”便是今日的万宁桥(海子桥)。

10.jpg

?万宁桥


另外,从上述实测图所标的海拔,也可以看出,自今德胜门至厂桥一带,地势也相对较高,海拔大致在47-50米。在地貌上,也可称之为“厂桥台地”。在其东缘,即今龙头井附近,曾出土唐代的墓志。其上记有墓主人假葬于幽州城东北礼贤乡的“龙道原”。这说明远在1100多年前,这一带就已经是陆地了。


11.jpg

?鼓楼


有关元、明、清三代数百年间永定河洪水泛滥的记载,也证明洪水未曾侵入内城(即元大都城)。这说明元大都城址的选择是经过了周密的实地勘察之后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