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会贤堂



发布时间:2020-12-03
 
会贤堂


在什刹海北沿南口,可以看到一座坐西朝东的二层中式小楼。小楼临湖而建,楼上青砖灰瓦,朱红油漆的一排窗棂已因年久失修而斑驳褪色。这座坐落在今前海北沿18号的中式旧楼,就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闻名京城的“八大饭庄”之一的会贤堂饭庄。

据清人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会贤堂原来是清末礼部侍郎斌儒的私邸,清光绪年间,时任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的家厨王承武相中了这块地方。他买下后,就在这里开起了“会贤堂饭庄”。

当年的会贤堂饭庄豪华典雅,总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中式四合院为主,略带西洋风格。店门面向什刹海,店房被垂柳覆盖着,环境幽静。临街是青砖对缝的木结构两层小楼,雕梁画栋,磨砖刻花。二楼有栏杆可凭望什刹海。大门的四个门簪上分别书写“群”、“贤”、“毕”、“至”四个大字,门外的马头墙上,原挂有“会贤堂饭庄”的铜牌,并有“包办满汉全席”和“供应应时小卖”的条幅。进到大门影壁前,原有一个硕大的石雕鱼缸。店门内是前面两层院落,每个院子都建有高大的铁罩栅。西跨院设有一座小型戏台。院子的前、左、右是客房,院中间可容数百人就会观看演出。整个院落内原有戏台、瓦房、平房100余间,各房间摆放着榆木擦漆桌椅,白灰墙上挂着不同时代的名人书画,布置得雅而得当。

会贤堂饭庄所在位置优越,风景独一无二,当时在北京找不出第二家。坐堂前往东北方向望去,是气势嵯峨的鼓楼、钟楼;往东南方向望去,是绿树遮掩的景山黄亭。近处是粼粼的湖面,依依的绿柳,从柳枝的缝隙中可看到斜跨前海大堤上荷花市场中的熙熙攘攘人群。在会贤堂聚会饮宴,北面钟鼓楼、南面宫阙、白塔均可尽收眼底。

会贤堂饭庄经营的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以擅做炖肘子、炒肉片、炒里脊、四喜丸子、红焖栗子鸡、糟鸭头、四做鱼等菜见长。会贤堂饭庄的鱼翅席、海参席、四冷荤、四鲜菜、六大件、八大件等高席面是常做的。该饭庄不仅成桌的大菜做得好,应节时令菜也独具风味。像夏天的冰碗、水晶肘子、莲花、荷叶粥,皆是祛暑妙品。会贤堂还置备著名的“四鲜冰碗”,就是将冰鲜莲子、冰鲜菱角、洋鲜白花藕、冰鲜核桃, 这四样鲜果分别码放在四个蓝花瓷盘中,并配以青梅、山楂糕、玫瑰等,在冰桶中镇着。顾客随要随取,再适量放些白糖。顾客用它下酒,有凉鲜、酸甜味,是夏天炎热时,开胃、祛暑的美味。冬日会贤堂则提供京师著名的山楂蜜糕。会贤堂自家制作的核桃酪也很著名,可惜的是随着会贤堂衰败,制作核桃酪的工法技艺也失传了。 

1919年,沈尹默先生和朋友在“会贤堂”闲坐,为朋友写了一首小词,调寄《减字木兰花》词云:“会贤堂上,闲坐闲吟闲眺望。高柳低荷,解愠风来向晚多。冰盘小饮,旧事逢君须记省。流水年光,莫道闲人有底忙。”这首小词,基本上概括了“会贤堂”当年的风光。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在他所著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对会贤堂的饮食环境曾有这样的描写:“夏季另有掌灶的,水平和泰丰楼一样。因为它是一个消夏圣地,临河一排旧式的楼,可以凭栏赏荷,什刹海岸边高柳静垂,蝉声聒耳,湖中红莲清香送远。吃炸笋鸡、新鲜的莲蓬、菱角、嫩藕,喝点陈黄酒,甜点心也很好,琥珀莲子、枣泥酥盒都异常可口……”

清末民初,先后在会贤堂饮宴过的名人不可胜数。它的门前,是当年载沣每日进宫的必经之路。载沣经常来光顾这里的生意,与清廷政要讨论军国大事,作摄政王时,还曾在这里召开过大臣会议。当年徐世昌作大总统,溥仪的内务府出面宴请这位徐太傅,就是在这个什刹海水滨的会贤堂楼上举行的。五四前后的文化名人,如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都曾先后到过会贤堂赴宴或宴客。 

鲁迅在1912年的日记中,曾记载夏秋之际三次来到会贤堂。其中一次,鲁迅和齐寿山在会贤堂吃饭,正好是旧历七月初八,七夕刚过,中元未到,是一年中什刹海荷花市场最热闹的日子。二位先生坐在会贤堂楼上的雅座中品尝冰碗,鲜莲子、鲜鸡头米、鲜菱角、鲜藕,边吃边看着栏杆外面的风景,偶然有东南风吹过,传来阵阵荷花市场上唱野台小戏的锣鼓声、丝弦声。鲁迅用餐完毕,意犹未尽,五天之后,他又大老远地从南城跑到什刹海来喝茶了。

会贤堂来往顾客中,一般都是当时所谓有“身份”的人,但也有例外。据老人回忆:有一年,一位教师带一队中学生到什刹海春游,午饭时他们涌到会贤堂。但这里没有普通食物,店主破例给孩子们做了物美价廉的肉丝炒面,而且还免费给每人一碗“高汤”。老师和孩子们皆大欢喜。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长大之后就成了会贤堂的顾客。这件事一度传为京城佳话,使会贤堂名声更响。

会贤堂饭庄风光了好些年,一直是北京饭庄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时代风云的见证者。1930年5月13日,国民党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的头面人物聚集会贤堂,为商讨联合反对蒋介石在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党务会议。国民党的中央执行委员王法勤、陈公博、覃桓、向云梯、谢持、傅如霖等都在座面议。会议开了一天,讨论虽达成了一致,但后来反蒋活动还是以失败告终。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会贤堂的生意也日渐萧条。不久,会贤堂饭庄就改为伪满洲国驻京办事处。出入其门者不是当汉奸的大官,就是日本侵华高级官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会贤堂旧址作为逆产被没收。1948年,其房产被卖给了辅仁大学校友会,成了邻近的辅仁大学校舍楼。努力促成此事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的公子曾赋诗一首,诗云:“什刹海畔景色优,前人房地后人收。昔日帝王堂前燕,飞入辅仁校友楼。”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职工居住其中,使会贤堂旧址为一处大杂院。房屋年久失修,产权关系复杂,给会贤堂房屋的腾退、修缮和恢复传统的饭庄营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经历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会贤堂,现在仍然屹立在什刹海畔。随着什刹海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修复重张会贤堂,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贤堂一定能修葺一新,让“群贤毕至”的盛景再现。


      来源:北京西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