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祠里忆郭公 千年湖泊溯源头



发布时间:2019-11-22
 


汇通祠里忆郭公 千年湖泊溯源头

 

西海北岸有汇通祠,土丘之上有郭守敬纪念馆。虽然平日里到汇通祠参观的游客并非很多,但是想要了解什刹海的变迁与发展,还是要到郭守敬纪念馆看上一看。

汇通祠原来是什刹海沿湖的古刹之一,为明永乐年间姚广孝与司礼监刚丙奉诏所建,始称“法华寺”,因在主殿供奉观音,又名“镇水观音庵”。这小小的汇通祠还有一定来历,除日常百姓到此烧香叩头祈求观音保佑外,还引起朝廷的注意,乾隆爷特意为汇通祠做过诗。什刹海有百余座寺庙道观,获得如此殊荣的还真不多,尤其是乾隆爷先后做过三次诗,可见皇上对汇通祠的重视程度。

传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爷到什刹海游玩,发现镇水观音庵已经荒废不堪,下令工部马上修缮,不得延误。工部尚书哪敢抗旨,当即把京城中的能工巧匠汇集到庵里,几个月后,新的庙庵重建一新。这工部尚书也不是等闲之辈,怎么也要在皇上面前卖个好吧。于是竣工不久,尚书郑重其事地向皇帝做了汇报。乾隆一听果然高兴,当即宣布对施工人员进行嘉奖。这尚书一听来了劲儿了,马上上奏,恳请皇上为新庵题名。乾隆爷倾耳一听,还有些道理,于是吩咐翰林院提出建议,最后由他钦点。这可把翰林院的编修们忙坏了,找古书,查资料,终于起了100多个名字。乾隆爷左思右想,再加上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最后敲定为“汇通祠”。事后乾隆爷诗兴大发,特意做了《积水潭汇通祠》诗。“潴蓄长流济大通,澄潭积水映遥空。为关溯涧应垂制,因葺崇祠喜毕工。海寺月桥率难考,灯船歌馆漫教同。纪吟权当留碑纪,殷鉴恒深惕若衷。”这下乐坏了庵里的尼姑,她们赶紧找来工匠,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乾隆爷对汇通祠一直挂念,朝政之后,也时不时的微服造访。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他发旨,对积水潭及上游水道进行疏通,并在同年四月二十日“取道德胜门,临视积水潭挑浚工程,因即展礼汇通祠,并祈膏雨”。

乾隆爷重修汇通祠,又提匾额庵名,又做诗赋文,一方面是为了纪念为京城水利所做贡献的各路能者先贤,显示自己对京城水利设施的重视,造福于民;还有就是满足乾隆爷喜欢舞文弄墨,走到哪,写到哪,在汇通祠留点墨迹,也能满足点虚荣,再听些马屁精们的捧语,算得上精神上的享受。

郭守敬(1231-1316)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什刹海兴旺发达的首功之臣。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元世祖忽必烈在朝期间任太保、参领中书省、同知枢密院等职、也是元大都城总设计者——刘秉忠的得意弟子。郭守敬最大的贡献是在大都城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发展漕运,使什刹海当年成为大都城商贸中心。

要说北京城早年也是个水系发达的地界,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拒马河、蓟运河组成五大水系,200余条河道穿梭于大山平原和都市之间,号称“北京湾”。什刹海早为古高粱河故道,史称“三海大河”,形成于宋辽代期。《金史·河渠志》,称之“白莲潭”,包括今日什刹海三海和今北海、中海水域。金世宗时,在金中都东北郊野的白莲潭南半部修筑离宫——太宁宫(也称万宁宫)和北苑。金世宗帝每年来此设朝达四个月之久。自此,白莲潭一截为二:南半部即今北海、中海水域成御园,北半部即今什刹三海仍属郊外,有散布的村落。元定都之后,城中心北移,将白莲潭全部圈入城中,南半部水域为皇家内苑,北半部水域改称“积水潭”。为解决大都城粮食供应问题,元世祖忽必烈听从郭守敬的建议,修筑通惠河,引昌平白浮泉等诸水,汇入积水潭,并建万宁桥、澄清闸和码头。通惠河开通以后,南方来的漕运船舶跨越长江、淮水、黄河、海河,经过通惠河可直达大都城的积水潭港。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自上都返抵大都,站在万宁桥上看见湖中“舳舻蔽水”,非常高兴,把新开凿出来的河道命名为“通惠河”。随着积水潭漕运码头的建立,积水潭一带也成为大都城商贸中心。万宁桥下百舸穿梭,积水潭上千帆云集,斜街一带商家鳞次栉比。元代诗人王冕曾以“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的诗句形容当年积水潭一带社会繁荣的盛况。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大将徐达攻取元大都城。同年,改大都为北平,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迁移了约五公里,筑成新的北城墙,将健德门改称德胜门,安贞门改为安定门。新筑成的北平新城德胜门至安定门一线的北城墙将积水潭的西北部分水域隔于城外,另起名为“泓渟”。“泓渟”后来改名为太平湖。

宣德七年(1432年),诏令皇城东墙东移,将原流经东墙外的一段通惠河河道圈入皇城之内,由于漕船不得驶入皇城,自此,漕船再也不能航抵积水潭港,积水潭失去港口功能,京杭运河北端码头改在城外大通桥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为优美的资源环境,引来众多官宦权贵绕湖修园建第,不同宗教也建造寺庙庵观,文人骚客、商贾庶民,纷至沓来,纵游其间。

清王朝采取封而不建的制度,临近宫廷的什刹海便成为王府修建的首选之地,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北府)、庆亲王府、庄亲王府建在这里,还有阿拉善王府、涛贝勒府、棍贝子府和张之洞等朝政重臣的宅邸,演绎了几乎全部中国近代史和半部清代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如今,什刹海随着时代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并不仅仅具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风景之美,更多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种种文化元素,人们在这里不仅是得到湖光水色的视觉享受,更多是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充实。

站在汇通祠旁,望着眼前一汪碧水,似乎在波痕之中还能看见郭守敬带领役工们开凿通惠河的种种景象,积水潭终点码头停泊的只只漕船。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