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与三官庙



发布时间:2019-08-10


德胜桥向西走上百步,豁然开朗处就是积水潭。水域不大却很精致,四周是错落有致的民居和宅院,还有一些古代遗迹点缀其间。积水潭曾经“一曲池台半畹花”,大明皇朝时,这里因风光秀丽,一些达官贵人纷纷在此大兴土木,先后建起徐达之子的“太师圃”、举人刘伯世的“镜园”、明万历进士米万钟漫园等私家园囿。还有一些权贵之人,筹措善款,盖起庙庵寺观,净业寺、太平庵、高庙、镇水观音庵、金刚寺,西海南沿48号是普济寺旧址。

 

   后罩楼,又叫“藏经楼”。

 

普济寺什么时间所建,至今属于未解之谜,只是知道在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重建,而根据寺里的《普济寺重修碑》证明,这普济寺始建怎么说也应该是在大明朝之前的事啦,等到修复的时候名称沿用。普济寺还有几个别名:“高庙”、“关帝高庙”、“华佗庙”、“明珠家庙”。究其名称,背后还有些故事。什刹海地形有独特之处,后海与西海都是北岸低,南岸高,有一米左右的差距。普济寺正号在西海南岸,而且还是在坡上,在这里建寺,自然会高出许多。普济寺有个后罩楼,号称“日下第一楼”,当时是什刹海制高点之一,与义溜河沿号称“临河第一楼”的“集香居”并驾齐名。日下第一楼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当年一些文人墨客常汇集于此,并留下诸如“京城西北隅,稍稍远尘埃。玉泉分其流,积水入凹怀。西涯旧隐庐,净业题寺榜。门前数十树,隙地如平掌。其右有高庙,石阜沿流上。俯收湖水情,侧至落日郎。小鱼供坐钓,归鸟引柔吭。其南普济院,楼轩足清赏。隔水略可辨,绕堤三百丈……”的佳句。

普济寺北侧的河沿处原来有“桂林梁巨川先生殉道处”石碑,为纪念民国七年(1918年)梁巨川殉国投湖而立,该碑在文革时期被毁。

西海北沿29、30号为三官庙。庙宇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其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及其东西配殿各三间。西跨院有北房和西房,共有殿房二十二间。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大帝”。三官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道教称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