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与古桥



发布时间:2019-08-10


什刹海是京城水系之一。因水的缘故,什刹海自然离不开桥。目前能看见的有银锭桥、万宁桥、德胜桥,向南延伸有金鳌玉蝀桥。这些桥因为建筑年代久远,于是成为了古物件,成为文保对象;然而随着城市改造、水域的变迁,许多桥已被拆除填埋。于是在什刹海出现了许多如甘水桥、东不压桥、三座桥、厂桥……的地名;更有甚者像李广桥、西压桥……犹如在世间蒸发了一样,只是住在附近的老人在闲聊中才能偶尔得知这些桥的种种归宿。

万宁桥

德胜桥

银锭桥


  现存的古桥中,首推应是建于元代万宁桥,俗称海子桥。1950年疏浚河道时曾在桥下挖出一根石柱,柱头上雕刻着三寸多长的老鼠,老鼠下边刻着“北京”两个字,楷体直书,每个字有五寸大。传说中的“北京”在后门桥底下,就是指的石桩子上的“北京”那两个字。这是发现最早用文字形式表述北京名称的历史见证。称得上北京城的“根”。大概是明代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时,在这个地方留下的。与正阳门护城河里的石马桩(有人说是天桥底下)构成一条南北方位的子午线。这子午线实际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万宁桥与京城漕运相关。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南方货船通过万宁桥直抵积水潭码头。当年什刹海三海相连、河面宽裕,河中舟楫密切、帆樯蔽日;两岸酒楼茶肆、歌舞升平。“燕京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鼓楼前的斜街更是商铺林立,顾客盈门。随着河道的淤积,万宁桥逐渐淡离奢华,趋于平静。“青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虽临近繁华闹市,却又闹中取静,成为百姓游玩消闲的去处。
  当你徜徉在万宁桥上,双手抚摩斑驳陆离的桥栏、望柱,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在心中油然升起。风侵雨袭、自然人为,桥身已经残缺不全,但从微微拱起桥身中你能感受到古桥博大的胸怀、坚韧的脊梁。
  几只似狮似虎的镇水兽静卧在桥边。镶嵌在桥中央的一只酣态可掬、双眸凝重,不知是在遐想流逝的过去,还是期盼明日的辉煌。根据史料记载,镇水兽又称“螭”,是龙的一种,古代常把它雕刻在栏板柱头或拱顶石上。一方面装饰和美化了桥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希望依靠神兽的力量,以震慑洪水,驱吞水中兴风作浪的妖魔。然而什刹海和其他的桥梁有所不同,万宁桥镶嵌的是“石螭”,德胜桥镶嵌的是“石牛”,在水关(镇水观音庵)则是雕刻的“石犀”(后改为石螭)。三兽各镇一方,成为什刹海的“镇海神兽”。
  向西遥望,晨光中显露出湖水的清澈,景山的亭阁与琼华岛上的白塔交相辉映。薄雾中烘托出金锭桥的秀美。
  银锭桥的魅力在于它的纤细小巧,像元宝状的晶莹洁白,又如小家碧玉似的清丽。在它身旁既有静静的胡同民居,又有气度宏伟的王府名宅;既有群履盛集的荷花市场,又有柏木森森、钟磬袅袅的广化古刹。那晨钟暮鼓的钟鼓楼,古韵酣畅的烟袋斜街,半空传来悦耳的鸽哨……。
  银锭桥是眺望西山绝佳的位置。“银屏重彩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华迎晓日,千株琼屑映朝晴。”站在桥头向西看,只见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畔杨柳夹岸,葱郁流翠,桥周围古宅相依、胡同深幽、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王府庙宇的屋顶飞檐依稀可见。群峰如黛的西山浮现在蔚蓝的天际间。
  在赤日炎炎中,沿着河沿向南走上百米,映入眼帘的是“十里芙蓉通太液,一方蒲荻宛潇湘”的荷花胜景。
  游罢什刹海,在烤肉季找个临窗的位置,一边饮酒、一边啖肉、一边欣赏湖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晚间,以银锭桥为中心,形态各异的酒吧灯红酒绿。连古老的烟袋斜街,清净无为的广福观也飘荡着缕缕酒香。
  建于明代初年的德胜桥,青石垒砌而成,带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就像春日里躲在角落里晒太阳的老妇。遥想当年德胜桥又如此的辉煌,平叛的将士气宇昂然,高唱“得胜”之歌,列队从桥面上走过;两边是欢送的人群;仪仗队的鼓乐声声,那将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
  德胜桥难能可贵的是它身居百姓之中,与百姓相依为命、荣辱与共。两条蜿蜒的河道像漂浮的玉色绸带,把西海和后海衔接在一起,为朴实的德胜桥添了几分色彩。
  西海,湖面不大却很精致。你若站在湖边,阵阵微风习面而来,阳光隔着树荫落在身上,随时能感受到湖水的温柔。在湖边驻足片刻,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体味一下“凉亭水榭映朝霞,碧沼初开菡萏花。海子西头杨柳岸,绿烟深处是仙家”的滋味,静静聆听那一叶知秋的美丽。
  西海早年也是垂柳岸、荷满池,民居中又点缀着众多的古刹庙观。这也是老北京城的一个休闲纳凉的地方。每到夏秋时节,文人墨客在净业寺品茶赏荷,吟诗唱和成为一景。明清两朝,阴历六月六被皇室定为“洗晒日”,当日宦官牵引御马在西海洗刷;在南城还有象房的训兽师领着大象来到宣武门旁的河沟中,沿岸挤满了围观的臣民,于是“洗晒日”看御马和大象成为当年南北城的一段趣闻。旧历七月十五,是中元的“孟兰盆会”,晚间在净业寺前放莲花灯自然又成为百姓们自娱自乐的活动。于是湖中河灯烛光闪闪,岸边更有许多手提灯笼的孩童,空中还有富贵人家还点燃焰火。有时皇室人员为显示天下太平混入民众之中。冬季,沿湖的茶馆或酒馆,在店铺前点亮冰灯,作为幌子,招揽生意。
  在德胜桥边,你不妨做一次访古探幽的尝试。除汇通祠外,在胡同中、在宅院旁还能寻觅到太师圃、高庙、净业寺、三官庙……的遗迹。稍走远点还有般若寺、贝勒府、浆洗房、马神庙、苇子坑、观音寺、正觉寺……。甚至你无意间还会听到郭守敬、徐达、徐悲鸿、付钟、“菊花刘”、“葡萄周”、“梁疯子”、凌元、杨洪基……的奇闻逸事。还有小铜井、铁香炉、水车、水罐、大火药局、炸油果子、屎壳郎……这些奇奇怪怪的胡同名称。所有这些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你,使你不自觉地穿越时空隧道,到亘古的历史长河中探询、体味、感悟、解密。
  望着这些古桥,想着这些古桥,仿佛一幅老北京的市井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城楼、牌坊、院门、楹联、石墩、砖花……;四合院内的垂花门、影壁墙、天井、席棚、石榴、鱼缸……;还有街巷胡同中高一声、低一声商贩的叫卖;仿佛又听到了久违了的儿歌“……毛家湾,扎根刺,过去就是护国寺;护国寺,卖大斗,过去就是新街口;新街口,卖大糖,过去就是蒋养房;蒋养房,安烟袋,过去就是王奶奶;王奶奶啃西瓜皮,过去就是火药局;火药局,卖细针,过去就是老墙根……”。

 

来自|畅游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