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出宫回北府



发布时间:2019-08-10


“末代皇帝”出宫回北府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率兵进京。11月5日,冯玉祥命令时任北京警备总司令的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率武装军人进人紫禁城。二人已在景山架设了大炮,如溥仪不离故宫,就要开炮相威胁,迫使“末代皇帝”溥仪仓促离开故宫.

鹿钟麟部进北京

 

鹿钟麟部进北京

 

送溥仪离去的几辆汽车停在了官门(宫门还是官门)口外,溥仪提出去父亲载沣家里,也就是他的出生地后海醇王府。

车到北府门口,众人下车后,鹿钟麟走过来和溥仪握手,问道:“溥仪先生, 你今后是打算再做皇帝,还是要当平民?”

“我愿意从今天就当个平民。

“好。”鹿钟麟笑笑,“那 么我就保护你。”

溥仪连忙表白说:“我本来早 就不想要那个‘优待清室条件’,把它废了正合我的意思。当皇帝并不自由,现在我得到自由了。”

这段话说完,周围的国民军士兵都鼓起掌来。

其实,溥仪的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却是言不由衷。他住在北府,外有国民军严密把守,内心恐惧。但他却 是整日密切关注着外面的局势,一心想逃出国民军的监视,重新坐上他的皇位。当平民、“复号还宫”,是溥仪当时面临的“三岔口”。对于当平民,他不屑一顾,脚下要走的只是后两条道。随着时局的动荡,外面国民军监管松懈,王公大臣们聚集到溥仪身边,争议留在北府待机还宫,还是溜出北府,或者出洋借外力再行复辟之事。

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汉文老师陈宝琛、铁杆保皇遗老郑孝胥三人,是他出逃的积极策划者和执行者。溥仪在北府住了24天后,得到日本公使馆“请皇帝速来”的允诺。11月28日,庄土敦和陈宝琛二人来到醇王府,以借口出府玩一会儿为由,将溥仪接走。汽车穿小胡同到了哈德门(崇文门)大街,三人在一家德国照相馆里磨蹭了一会儿,看周围没什么异样,又乘车来到家德国医院, 请熟识的德国医生安置溥仪休息。当庄陈二人与日本公使馆接洽好,回医院接溥仪时,却发现溥仪找不见了。把“皇上”弄丢了,这在他们可是天大的事,二人慌忙推开各病房的门探问。一个 知情的护士告知说,溥仪已去了他“想去的地方”。

抢先接走溥仪的是郑孝胥。他到醇王府后,见溥仪已走,便追到事先在苏州胡同找好的宅子,这里也不见溥仪踪影,他又赶到德国医院,见到了溥仪。他等不及庄、陈二人回来,就把溥仪引领到日本公使馆卫队司令官竹木大佐的房间。庄、陈二人虚惊了一场。对此,郑孝胥曾得意洋洋地写诗云:“ 乘回风兮载云旗,纵横无人神鬼驰。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

溥仪在日本公使馆住了三个月,于1925年2月抵达天津。7年后,在日本军国主义策划下,前往东北,登基当了“伪满洲国” 皇帝,实则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附庸和傀儡。1945年8月, 苏联对日宣战,溥仪携眷出逃被苏军俘获,经审判定为战犯,囚禁于苏方战犯收容所。1950年7月,溥仪被引渡回国,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

溥仪出宫回到醇王府,面临着不同的生活走向。他妄图复辟封建王朝,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助纣为虐,最后成为战犯,固然有受人蛊惑等外在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他咎由自取。

 

 

 

来源:《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