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往事丨恭王府与周总理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9-06-21


上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恭王府的房子、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

恭王府老照片

清代入关后,皇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防止王爷有异心,实行王爷不外封的政策。凡是王爷都在北京城内赐第,称为王府。因此,清代的北京是王府最集中的地方。王府建筑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建筑风格,多有差异。民国成立时,北京城内尚有不少王府。此后,王爷们的生活日益没落,有的王爷的子孙为生活计,把王府出卖或者转让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尚存的王府基本都被单位或住户占用。在这些王府中,恭王府就是其中一个。 道光三十年(1850年),恭亲王奕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始称恭王府。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恭亲王奕䜣去世,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民国后,溥伟因复辟集经费及生活所迫,将恭王府抵押给天主教教会。多年后,溥伟病逝,辅仁大学取得恭王府房屋、地权及花园地权,鉴于此,此时在恭王府花园房屋住着的溥伟之弟溥心畬只得在1938年把房屋出售给辅仁大学,正式迁出恭王府。

新中国成立以后,恭王府被多家单位占用。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的一些房屋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1962年被认为是曹雪芹的两百周年诞辰,恭王府府邸和花园被传为《红楼梦》中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原型,据说在150多年前的清人笔记中已有记载,红学界为此争议不休。周恩来总理在当时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人陪同下到恭王府视察,指示说:“不要轻率地肯定它是,但也不要轻率地否定它就不是。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

在后来的几年里,历尽沧桑但美丽依然的王府,竟然成为共和国总理心头的牵挂。1975年周总理病重之时,还念念不忘恭王府的开放工作,他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找来,托付了三项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北京图书馆新址、重整琉璃厂老街,以及修复恭王府。

同年,周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市有关部门拨款重修恭王府。此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制订了保护恭王府的方案,并拨出款项重修恭王府。就在那次重修时,考古人员在王府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这块碑文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是大清的国宝。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该碑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四人帮”垮台后,谷牧开始正式进行这几项工作的筹备,并向中央写了报告,得到了李先念等领导的支持。1980年初,他组织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建委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他特别强调了修复恭王府的重要性。1981年,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召开会议,形成了《关于恭王府住户搬迁情况的报告》。由此,恭王府得到重点保护和修复。1988年,谷牧卸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在他任职期间,恭王府后花园的腾退和修缮基本完成。

 

 

(图|中国新闻周刊)

1999年,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开始主持恭王府府邸的腾退修复工作。他后来回忆:“谷牧同志受周总理的委托,我受谷牧同志的委托,抓了5年恭王府的工作。”

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恭王府花园部分于1988年首先开放,2008年府邸部分修缮完毕,实现了全面开放。恭王府自此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