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书“福”字碑
1961年10月24日,周恩来总理在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什刹海恭王府。一行人从府邸走进王府花园萃锦园,行至安善堂后面的假山旁。总理看到有一个地方山石松动,就嘱咐陪同参观的王府管理人员修整,以免留下安全隐患。视察过后,工人在修整时意外发现松动的山石后有一个山洞,进洞一看,石壁嵌立着一块刻有巨大“福”字的石碑。
“福”字碑的出现,立刻引起关注。有关专家赶来,细看了碑文,考证后确认此碑为康熙手书。
康熙皇帝玄烨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他登基时只有8岁,10岁丧母,祖母孝庄皇太后把他收养在慈宁官。皇太后精心安排他的饮食起居,关心他的学业,并培养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在以后的宫廷权力角逐中,康熙凭着其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坐稳了皇位。他对此表白说:“全赖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致成立。”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相当深厚。
康熙十二年(1673),在孝庄皇太后即将年满60花甲、满朝同庆之际,皇太后突然浑身无力,不思饮食,病倒在床。康熙分外焦急,当他听说古来有“请福续寿”之说时,便放下一切事情,为祖母“请福”。他先在宁静的住室沐浴斋戒三日,平和心态,祈祷上苍。然后选出一支笔杆镌有“赐福苍生”正楷四金字的毛笔,铺开大大一幅丝质绢纸,满怀对祖母的挚爱之情,书写下一个“福”字。这个“福”字写得周正端庄,康熙自己看了也觉得满意。接着,他取出自己的“康熙御笔之宝”印玺,蘸足印油,郑重地盖在“福”字的正上方,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康熙恭敬地把“福”字帖捧送到孝庄皇太后床榻前,皇太后看到展开的“福”字,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憔悴的脸上浮现出笑容。她端详着“福”字,只见它不同于一般所见的饱满方正的“福”字,而是字型偏瘦、狭长。“瘦”谐音“寿”,世称“长瘦福”,即“长寿之福”。皇太后为孙儿的用心所感动,慈蔼地对孙儿说:“难为你了。”
孝庄自看了这幅“福”字,心情愉快,有了食欲。又将“福”字裱过,挂在墙上,让“福”字陪伴身边,看了心悦。她的身体很快康复,并隆重过了60大寿生日。15年后,老太后以75岁高龄善终。辞世前,她为了永久保存孙儿送给自己的弥足珍贵的“福”字,敕命将其刻上石碑,放于宫内。
这块“福”字碑又是怎样跑到恭王府花园来了呢?
恭王府的前身曾是和珅宅。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如今恭王府的不少建筑都是和珅当年建造的。乾隆四十年(1775),和珅升为乾隆的御前侍卫,兼副都统。他探听到宫中“福”字碑的所在,利用职务之便,把碑偷运出宫,弄到他什刹海畔的家里。由于不想让人知道,他命人把碑镶嵌在花园秘云洞的石壁上。这一放就是一百多年。
“福”字碑重见天日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大饱了眼福。如今,仿“福”字碑印制的一帧帧精美的“福”字画轴,也成为恭王府畅销的工艺品。
来源:《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