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鬼市”



发布时间:2019-04-04


清末至民国期间,位于什刹海段家胡同(现改为糖房大院)至后海北沿一带曾出现过一种黎明前开市,太阳升起时散摊的市场,百姓管它叫“鬼市”,文雅一些的则称之为“晓市”。当然北京也不是仅有什刹海这一家鬼市,另外在宣武门、崇文门还有两处,分别叫做“北晓市、西晓市、东晓市”。现在崇文门外还有条街叫“东晓市”,就是因市场得名。我不清楚这三家“鬼市”规模谁最大,但从名气来说,还是段家胡同的“鬼市”名声显赫。为何?因为小贩身份复杂,不光光是那些白天“打鼓的”,还有些有身份的人物,当年的“贝勒爷”载涛因生活拮据,也拿出家藏到鬼市上等待买家。什刹海的“鬼市”截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撤市可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据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回忆,“鬼市”不比白天开得集市热闹,商贩与买主之间买卖采用行话或暗中递手、拉手的方式进行。这样让外人看起来显得有些诡异,这也是“鬼市”名称来源之一。

 “鬼市”上卖的都是旧货,从金银首饰、古玩玉器、书画字帖到衣服鞋帽、桌椅板凳。除此之外,还有些经营早点、风味小吃的商贩也到此凑热闹。“鬼市”货主比较复杂,主要是三类人员:1、白天走街串巷“打鼓的”,把收购的东西在“鬼市”上出售;2、附近居民,包括一些破落户为生活所迫,拿出生活用品到此待价而沽;3、还有一些小偷、扒手将盗窃来的赃物到此来销赃,换些零花钱。买货的人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商贩,从早市买点便宜货,再倒腾出去。也有一些市民和外地人为了买到便宜货来鬼市购物。

当然“鬼市”上古玩字画真真假假,就看买家的眼里。传说当年位于一溜河沿庆云楼经理在早市上买到大家的真迹,发了大财,在烟袋斜街开了个黎光阁裱画店。如果眼力不好,贪图便宜,很容易上当受骗。

“鬼市”是个是非之地,常有一些地痞流氓在此敲诈商贩,或者白拿东西(俗称“炸酱”),或者要钱(俗称“要说儿”),让商贩苦不堪言。

什刹海除了这“鬼市”外,还有护国寺等庙会,荷花市场、鼓楼市场等固定市场及一溜河沿等处的自发市场。正是这些规模不一的市场,既为什刹海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种种不便,还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成为美好的回忆。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