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什刹海的“曲艺窝”
“历史上近代的什刹海地区就是个曲艺窝”经常参与曲艺票房活动什刹海地区居民,单弦票友陈伟先生这样说,“什刹海地区曾有这不少曲艺界的名家与票友在此居住,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久而久之什刹海地区的曲艺氛围就越来越浓了。”
陈伟介绍,什刹海地区的曲艺活动自清中期起就比较兴盛,晚清时已有不少戏曲票房活跃在什刹海、新街口等北京城北西部的王府和茶楼酒肆之中。进入民国后,随着北京市内城的开放,大量居住在前门外的汉族曲艺家和戏班涌入什刹海。他们与先前在此地活跃的旗人票房票友间互相交流融合。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什刹海地区已经成为了京剧、单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连珠快书等多种曲艺票房和戏班的集中演出地点。一时间,什刹海地区的王府、茶楼、寺庙中票房遍布,每逢节庆的日子,什刹海的街巷胡同间丝竹奏唱之声不绝于耳。
讲述人陈伟
陈伟提到,民国时期什刹海的票房活动不少是由前清贵胄、军阀中喜好曲艺人赞助建立的。“我曾经访问过风筝名家、今年99岁的孔祥泽先生,孔老提到他的二表哥,军阀张广建之子张旭东在1935年时曾在银锭桥头兴办过一家名为‘五湖四海轩’的京剧票房。”陈伟介绍,四海轩票房成立后,吸引了包括言菊朋、言慧珠父女以及时慧宝在内的不少京剧名家光顾,一时间四海轩票房名声鹊起,吸引了众多票友来此活动。
“据老人们回忆,每次前来‘走票’的票友大概都有十几位,每次大家表演完,都要去后门桥火神庙一带的二荤铺‘合义斋’一起吃上一顿”陈伟说,“为什么选合义斋,是因为当年合义斋和军阀张广建家关系密切,张旭东带着票友们去吃饭可以免单。”据陈伟介绍,“五湖四海轩”在后海一带大概活跃了七、八年时间。在四十年代初,票房迁到了米粮库胡同21号孔祥泽的家中继续活动了一段时间。
陈伟与孔祥泽(左)合影
“曲艺票房和票友的活跃,极大地刺激了什刹海地区的曲艺氛围形成,而在另一方面,什刹海地区浓厚的曲艺氛围,又吸引了不少曲艺名家来此登台献艺甚至来此定居,这些名家又为什刹海曲艺氛围注入了新的血液。”陈伟说,近代曲艺票房的活跃对于什刹地区的影响是深远至今的。“在什刹海的民间一直都有着爱听戏、爱唱曲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什刹海地区很快便兴起一批民间的票房,到了今天,什刹海地区的大小联欢活动中几乎都要加入曲艺节目,这也体现了什刹海居民内心中曲艺文化的传承与认可。”
文字|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