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桥“一桥两庙”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9-01-04


德胜桥修建于明代,位于后海和西海的交界处。今天连接二环路德胜门和平安大街的德内大街上的重要桥梁。历史上关于德胜桥有着不少的传说典故,从明时的稻田美景到清代的桥边洗马。而在众多传说之中,德胜桥边“一桥两庙”如今却已渐渐露出了昔日的真容。

今天的德胜桥

所谓德胜桥的“一桥两庙“,指的是德胜桥东侧后海西沿的永泉庵和西侧西海东沿的真武庙。其中永泉庵修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对永泉庵进行过重修。重修后永泉庵坐北朝南,山门三间,石门额上写有“重修永泉禅林”,共有殿房二十六间。 

按照此类禅宗寺庙的一般配置约定,永泉庵应当在正殿供奉佛像或者观音像。但据老居民回忆,永泉庵在上世纪初曾一度供奉关公。据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进行的北平文物普查统计,庙内法物有铜像十二尊,泥像三尊,木像四尊,铜钟一口,木鱼一个,木供桌两张,木蜡扦二个,木香炉一个。院内有清康熙四十四年立的《永泉庵重修碑》,另有槐树三株,井一眼。

位于德胜桥西侧的真武庙的兴建年代远远早于永泉庵。据史料记载推测,这座真武庙可能在唐代就已存在。在明代时,在原庙的地址上进行了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和1923年曾进行了两次大修。据1936年的统计资料记载,真武庙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及其东西配殿各三间,共有殿房17间。内有供奉真武大帝的塑像和菩萨像,还有各式祭器、香炉等物

真武庙旧址

永泉庵旧址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清末民国时期永泉庵和真武庙的香火还算较盛。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两庙的香火已经开始由盛转衰。当时的真武庙为了维持生计,已经开始将一部分空置的殿房租给民众居住。如今两庙的地址已经成为了民居院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北京城市文化古迹保护发掘的意识提升。如今恢复德胜桥昔日“一桥两庙”景观的呼声也日渐增强。

 

文字|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