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人们为什么要去什刹海放河灯?



发布时间:2018-11-21


歇后语一窍不通与烟袋斜街

北京曾有很多特别的歇后语,多流行于清代后期。比如:“鼓楼前的大烟袋——一窍不通”,听起来和七窍通六窍的说法不一样还不说,似乎不大容易理解,其实这词儿是由鼓楼前也就是烟袋斜街的幌子而来的。

由于烟袋斜街位于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街内不仅仅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还有众多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清兵入关后,满蒙、汉军三旗,官员、兵民大多有吸烟的嗜好,烟铺也兴盛起来。鼓楼前即有北豫丰烟铺。地安门外路东有南豫丰烟铺,专卖抽旱烟袋的关东烟、旱烟叶、兰花烟、抽水烟袋的“锭子”、“皮丝”烟,也有闻的鼻烟,还代卖槟榔、豆蔻、砂仁等。烟具另有山西人开的烟袋铺专卖。烟袋铺“双盛泰”,门外立有巨大的烟袋招幌,高约1.5米,木质,金漆烟锅,锅内刷红漆,烟锅外缘系红布幌穗,烟袋杆刷黑漆仿乌木,烟袋嘴刷白漆画绿斑仿翡翠,耀眼!可是大虽大,那烟袋杆的里面儿,木头是实心儿的,也就一样子货,还真不是能抽一口的真烟杆儿,要是谁给烟袋嘴里搁上烟丝,再点上试试?那一准儿是不通,一窍都没有通啊!所以,说鼓楼前的大个烟袋,就是说它,可不就是“一窍不通”嘛!

老北京的消夏品牌——荷花市场

什刹海分前海和后海,从明清以来,一直是京城久负盛名的消夏避暑、游玩购物之地。以前提起什刹海,老北京人自然会想起荷花、荷花市场。据老北京们回忆,荷花市场的买卖一般从端阳起,至申元止,最繁盛的季节是夏季,荷花市场游人络绎不绝,或茶棚听书,或瓜摊品果,或围桌小酌,或聚首清音……清末民初之时,荷花市场是个季节性的市场,大约每年五月端午之后开市,到七月十五盂兰盆会过后,随着天气的渐凉,就该收市了。

明清两代,皇城内原本不住居民,只置衙署。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北海、景山等市内的风景区,均在皇城之内,系皇家的太庙、社稷坛和苑囿,都属皇家禁地,百姓何得而入。于是紧临皇城又兼具自然野趣的什刹海,就成为百姓可以游观的绝好去处了。什刹海水面遍植荷花,岸边垂柳依河,景致绝佳,这个市场就以荷花市场为名了。

说来,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总在六七月间,称得上是百货云集,百戏杂陈。卖的东西,既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古玩字画、手工艺品,还荟萃了所有的京味小吃,再加上从湖中采摘的莲蓬、菱角、嫩藕等应市,适合各种人们的多方需要,自然大受欢迎。表演的东西,有各种戏剧、曲艺、杂耍,说书的、唱大鼓的、拉洋片的,应有尽有,堪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所以能吸引各种各样的人,从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到布衣民女、平头百姓,都乐此不疲,留连忘返,其情景几乎比正月里逛厂甸还要热闹些。特别是晚间,“长夏夕阳,火伞初敛,柳荫水曲,团扇风前”,市场上不仅有河鲜棚小吃棚冷食棚莲子粥棚,有果摊瓜摊书摊画摊古董摊,而且有书场相声场把式场杂耍场。

汇通祠里的郭守敬纪念馆

汇通祠始建于元代,最初名镇水观音庵,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建设设计,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在西海北沿汇通祠内,为社科类专题人物纪念馆,1988年10月建成开馆。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曾制定《授时历》,精确推断以 365.3425天为一年,并主持制造过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这些成果都比欧洲早300年,一生科技成就有二十几项遥遥领先世界水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天文学组织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和太空中编号为2012号的小行星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

郭守敬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大都水利的建设贡献最为突出。郭守敬当时负责修建元大都,以什刹海的东岸作为北京城最初规划设计的起点,经过全面勘察,他提议将北面的高梁河水系和永宁宫附近的一片水域接通,再向东南开凿一条人工河接通已有的大运河,这样不但解决了漕运船只在城里的停泊,而且给大都城找到了足够水源,从大都到通州这段河道就是通惠河,而通惠河在大都的起点就是什刹海,因此什刹海成为漕运码头,从大运河北往的船只可以直通这里,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

早年人们为什么要去什刹海放河灯?

早年,在什刹海放河灯是辉煌一景儿,这习俗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梁国盛兴的一种佛教仪式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本是佛教徒为追荐自己先人举行的仪式,后来在中国发展成带娱乐性质的民俗,每到阴历七月十五,什刹海南岸就会出现一长溜做佛事的席棚,之后,众教徒会登上一只硕大的纸糊大彩船吹打颂经,一直延续到天黑时分。天黑以后,在佛教音乐的伴奏下,和尚们念起大悲咒、往生咒等经文,然后把大纸船推下水,纸船上的烛火最后会把它点燃,由此形成盂兰盆会的高潮。

纸船烧完后,围观的百姓会把从冥衣铺买来的河灯蜡烛点燃放到河里。那河灯是一节小木片上钉着一朵纸莲,中间插着一只小蜡头,点燃后飘荡在水面上随波远去,渐渐搭着亡魂就驶向极乐世界。当成千上万只小小的莲花灯被推入海子的时候,水中飘荡的烛光与天上闪烁的星光遥相呼应,那种海子河灯之美堪与诗文中描绘的江中渔火分庭抗礼。

北京最早的图书馆设在什刹海畔哪座寺庙?

京师最早的图书馆馆址是在广化寺。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后海北岸,是当年十刹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规模宏大,建于明朝天顺七年,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1908年,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为筹办京师图书馆从湖州和扬州购买了大批私家藏书运到北京,其藏书之地就是广化寺,而后这里便成为了京师图书馆。

民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依然在广化寺原址办公,鲁迅先生当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时正好主管图书馆,他早年日记中曾经提到过的“往图书馆……阅必游什刹海”,说的就是广化寺内的京师图书馆。直到1913年图书馆才迁走。

 

 

来源|畅游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