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和影壁都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什刹海地区作为北京城市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北京老城区,存留着从皇家到民间不同形式的各式照壁。
郭沫若故居门前的照壁曾埋在墙中
前海西街的南口,每天来此游览郭沫若故居或者搭乘胡同游人力车的游客们络绎不绝。但鲜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故居大门对面那一段孤零零的墙壁。这面墙是干什么的?为何会单独立在道路的中央?无论是来此的游客还是招揽生意的三轮车司机都对此不甚了解。
关于这面墙的故事,最终还是从它对面的郭沫若故居中找到了解答。在询问了几位已经退休的老员工后,郭沫若故居的工作人员表示,这面墙曾是故居宅门前的照壁墙。最初这面照壁位于故居大门的对面,镶嵌在了原什刹海体校的院墙中。直到1999年平安大街改造扩宽前海西沿拆除体校的院墙时,这面照壁才被再度从院墙中发掘出来。“虽然街拓宽了,但最后还是决定在墙的大致原位重修了当年的照壁墙。”郭沫若故居的工作人员说道。
郭沫若故居工作人员的说法,得到了什刹海地区的老居民,学者屈祖明老师的支持:“这面照壁墙在民国时就有,当时这里还是天津达仁堂乐家的老宅。”屈祖明介绍,这处原属于恭王府的院落在民国时被开办达仁堂中药铺的乐家买下改建为私宅。据屈祖明老师回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前海西沿还是什刹海西小海的河岸。当时乐家老宅的大门正对着西小海的水面,这面照壁墙立隔着前海西沿与宅门相对,正好成为乐宅和湖水间的遮挡。
“除此之外,乐家老宅的照壁上曾写有平安二字,从住宅大门进出的人们看到祝福时也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屈祖明说道。“后来随着什刹海的逐渐干涸,原来的西小海被填平并在上修建了什刹海体校;在体校修建院墙时,将原先的照壁墙就砌进了院墙之中,直到1999年前海西街道路展宽时,这面照壁墙才被再次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