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唐代村落的龙头井


发布时间:2018-08-02
 
“龙头井”名字来源玄乎其玄。
 
  龙头井位于平安大街的北侧,北起定阜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因为其中的一处“龙头井”而得名。在民间传说中,这条街曾名为“人头井”,因为井水清澈,打水人一低头就好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清晰的脸而得名。
 
  传说中清代有一年大旱,北京城里的井水干枯。然而人头井的水却是非常丰足,人们对此都十分奇怪。一天,附近庙中一个小和尚来打水,模模糊糊地好像看到井水里有个龙头在水波中晃来晃去,正在吐水。这传到了宫廷中,皇上便派官员前来察看。来人趴在井口上向下一望,果真见到了一个龙头。官员大吃一惊,这时忽听喜鹊叫声,抬头一望,见一只喜鹊正落在古庙的鸱吻上。这官员恍然大悟,原来是庙上鸱吻倒映在井中,形似龙头。可这一来二去,龙头井就叫开了。

  民间传说听起来玄乎其玄,令人难以置信。但当代什刹海地区考古发掘出的文物似乎正在告诉人们,龙头井的得名另有更早的起源。1956年,爱民街旃檀寺地区出土了唐代周元长墓志,据墓志内容记载,此地在周元长的时代名为唐代幽州蓟县东北七里的龙道古原。20世纪60年代,北海中学又出土了唐代宋再初与夫人蔡氏的墓志。根据墓志记载,此地为唐代礼贤乡下属的龙道村。
 
  结合史料考证表明,唐代时龙头井街附近为幽州城外高粱河的古河道。古代人认为江河中必有龙居住,而高粱河的旧河道所在地可能也就因此被称为“龙道”。元代建立大都城时,将以前幽州城外的龙道村也划入到了大都城的城墙范围内,不再单独为村。大都城中,以水井来为街道胡同命名十分常见。这片曾被称为龙道的古村,恐怕在被划为元大都的街巷时就被改名成了龙头井。
 
龙头井街的有名景点
 
  龙头井街北起定阜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街巷连接了包括平安大街、恭王府、定阜街等什刹海的历史景点。历史上,龙头井街自己也有着不少名人古建。

  龙头井街32号曾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居住地。侯老曾在自传中回忆说:“我们不住在织染局了,我来到北京后住的第二个地方就离我现在住的房子大约一百米远,叫龙头井。现在的门牌是三十二号,是个路东的门儿。我们住在对着街门口的一间小东房里,比人家大房低一截儿。”

  龙头井42号为天寿庵曾经所在地。天寿庵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扩建重修,历史上曾作为恭亲王府的祠堂,属于家庙类宗教场所。天寿庵坐北朝南,山门上有“古刹天寿庵”字样。

  在龙头井街南口处,北海北地铁B出口西侧,近年来新建了一座面积2188平米的龙头井微公园。整个微公园园区参考了周边皇家园林的传统设计,建有古典廊亭、汉白玉石柱。在微公园中还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广场、步道,并在公园绿地内种植有斑竹、海棠等传统园林的植物,是附近居民健身运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