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京城什刹海地区的儿童们娱乐的方式主要是以老北京传统的民俗玩具为主。这其中塑泥饽饽、滚铁环、踢毽子、抖空竹、歘杨拐等都是京城儿童间是常见的娱乐项目。由于地处京城中心又距离皇宫很近,什刹海地区的儿童娱乐方面上受着历史传统、宫廷风格和时令的影响较深。
故宫皇城是北京城的地标建筑,北京城市内不少的民俗娱乐都深受宫廷影响。例如空竹在早期就曾是宫廷玩物。北京地区的传统玩具的花饰尤其是身着朝服的玩具大多纹饰细致、表情逼真,这多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当地人常见高官出入宫廷朝堂有关。而随着徽班进京,京剧艺术在北京的流行也为京城玩具的制作增添了诸多京剧主题的题材。其中最具代表就是直接从京剧艺术的脸谱形象上诞生的泥塑脸谱。
我国的很多传统玩具和娱乐自诞生之初起就被赋予了一些用于教育的色彩。传统北京游戏“升官图”就是这样的典型。清 赵翼《陔馀丛考·陞官图》曾记载:“世俗局戏有陞官图,开列大小官位于纸上,以明琼掷之,计点数之多寡,以定升降。”作为一种类似于“大富翁”的桌上游戏,升官图将朝廷的各级官员按品级排列成地图,参加者需通过转陀螺的方式按照判词从最初的的白丁行进,抢先到达“太师”并完成“荣归”算作胜利。类似此类的游戏在广受京城儿童好评的同时,也从侧面向人们普及了封建传统下的官僚系统。
时令性也是什刹海儿童传统玩具和娱乐的一个特点。据什刹海地区学者屈祖明先生回忆:儿童的玩具和娱乐热门的时候大多实在特定时节或者庙会上,例如春日的风筝、中秋的兔儿爷、过年时的鞭炮和风车。旧北京护国寺、白塔寺等庙会上为了招揽儿童游玩,也都设有玩具摊子和娱乐项目,例如拉洋片、耍猴立子(一种布偶戏)等儿童娱乐也会在庙会的市集上摆设摊位吸引孩子们游玩。据屈祖明讲述,清末民国时北京城制作和贩卖传统玩具的大多是京郊以及河北地区的贩货郎。“他们大多以打地摊的形式在今天的鼓楼前烟袋斜街口一带进行贩卖,只要把摊子铺好不用特意的吆喝就引来孩子好奇的围观。”
文丨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