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保护区内的北官房胡同,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古代四合院的建筑。近代北官房胡同曾居住着大量艺术人士,画家关广志、张汀都曾在此留下过踪影。坐落于胡同中的北官房21号,相传曾是一位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的本家。院子大门的门钹和彩绘,都有着北京民居很强的代表性。本次,我们就以北官房胡同21号为例,来谈一谈旧京城门饰彩绘的常见特点。
就像所有家中常用的物件一样,门钹作为旧京城家庭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围绕着门钹也有着不少的传说故事。
门钹一般是为开关门方便之用,多为铁制物。铜制且上面装饰有兽面的门钹只有过去的王府才能享用。院内的人出门时,用双手拉住中部的叶状片儿或铁环带上门再关严实;外来人如见大门紧闭则轻叩门环,以唤院内的人开门。若熟人来,有的叩门响数和轻重都有规律。
过去,有小孩子淘气叩人家门后便跑开,待人家开门后找不着人的事也有之,但这样的事儿极少,否则还不把人累坏了。所以淘气的孩子一般还是注意“讲道德”的。至于院内的人出门归来,或有客人来访,除有急事叩门声重点儿外,一般也是轻叩门钹。至于过去有送煤或送菜等人到门前,也是轻叩门钹,若门里的人听不见则多叩几遍罢了。而在旧时京城,叩门钹还有着相关的童谣:“大门栓、二门鼻儿,再把门环叩三下,乖乖的孩子快开门。”
历史上民居古代居民的门钹
门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不仅是人们出入的通道,而且还是建筑等级的象征之一。而“民宅门饰”艺术,习惯是专指旧时民宅大门上的装饰品。
门钹,因其形状类似中国乐器“钹”而得名,又称门环,又因外形像草帽,又被称为“铁草帽”。通常由金属制成,装饰在左右大门各一个。门钹的形状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面有孔、穿钉、穿销,做成一个响器。再以铁环等形状摆环穿上,用以旧时叩打敲门之用。
古代门钹的图案形状多种多样,从基本的圆形到兽首图案都有。在登记制度森严的明清时期,不同等级的家庭使用门钹的形状、用料也有不同的区分要求。普通人家的门钹形状大多没有装饰或者装饰如意纹。只有一定品级官员才能使用兽首的图案。《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门可用兽面及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大门不可用兽面,只许用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大门只许用铁环。门钹在门上的位置应在两扇门的中间,在古代人们出行时会将两扇门拉拢后,在门钹的摆环上上锁用以防盗。而门钹的高度一般与人的视线齐平,便于来人叩门。而如今门钹的功能性已经逐渐消退,更多的是侧重其装饰性和艺术性,所以在安装门钹时,很多家庭选择以门的高度作为参照,将门钹安装在门的中心高度。以北官房21号为例,如今在门钹下面还安装了开门的把手。
门钹上的兽首是什么兽
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的门钹常见的图案多为象征韵意。例如蝙蝠形状、如意纹饰等象征吉祥、而“葵花”形状的门钹则暗示了多子多福。这也和中国建筑中常见的“有意必吉祥”的规律相吻合。
兽首门钹则多采用狮子、椒图象征家庭安泰的动物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椒图”的图案。椒图相传是汉族文化中龙生九子之一,性情温和,警觉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他的巢穴。椒图形像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闭紧,人们将它用在门上,取“紧闭”之意,除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在门钹上雕刻的椒图,则被赋予了保护一家平安的良好祝愿。